庐室空馀一炬灰,祖骸仍暴委蒿莱。
可怜忠孝难兼尽,血洒西风寄夜台。
【注释】
痛悼:哀悼,惋惜。先茔:墓地的别称,这里指祖坟。庐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的家。一炬灰:指火葬后留下的一点灰烬。蒿莱:野蒿、荒草,这里泛指田野。西风:秋风。夜台:指坟墓,也指阴间。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父的诗。开头四句写丧事的凄凉和悲痛,“痛悼”是全诗的感情基调。首联写父亲逝世后的惨状,“痛悼”二字是感情的核心。“庐室空余一炬灰”,用白描手法写火葬的情景,表现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忠孝难兼尽,血洒西风寄夜台”。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在表达对父亲的无限思念时,又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忠孝难兼尽”一句,暗用了《左传·隐公三年》的“忠为令德,孝为无友”;“忠”与“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而“忠孝”又是很难兼备的。“忠”与“孝”难以兼顾,这正说明父亲生前是一个忠于国家、孝敬父母的人。“忠孝难兼尽”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之情,同时又深刻地总结了父亲一生的道德风貌。“忠孝难兼尽”一句,还含蓄地批评了社会上一些只顾自己私利而不顾别人利益的人,他们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最后两句,诗人运用了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可怜忠孝难兼尽,血洒西风寄夜台。”这里的“西风”是指秋季,古人认为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也是死者归葬的时候,因此诗人将父亲埋在西郊的墓地。“夜台”是指墓穴,古人认为死者死后魂魄归于冥府。诗人用“西风”“夜台”这些词语来表达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生死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歌通过描写丧事的凄惨情景,抒发了自己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生命有限、生死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