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隆阿
【注释】 寒夜偶成:在寒冷的夜晚偶然写成的诗。案左摊书:把书放在左手边,以便随手翻阅。子细寻:仔细寻味。俗缘:尘世的牵绊。全向静中沈:都沉浸在安静之中。三冬月色:指冬天月色清冷。三更:夜深时。一往诗情:全部是诗情。一夜深:一整夜深沉。勉向时途:勉强向着时局。尝学步:试着学习走路。难将古调遇知音:很难得到知音。古调:古人写的文章、诗词。蹉跎直到今:一直拖延到现在。蹉跎:耽误,拖延。 【赏析】
诗句解析与译文: - 花影 其二: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花的影子,通过花影的形态和色彩来表达某种哲理或情感。 - 每到花天暖不寒:每当花开的季节,天气总是温暖而不寒冷,强调了季节的美好。 - 佳人无语夜凭栏:一个美丽的女性静静地站在栏杆旁,无语而沉思。 - 疑虚疑实形犹现,非色非空悟转难:花影似乎既真实又虚幻,既不完全是色彩也不完全是虚无,这给理解带来了困难。 - 艳态可随宵雨敛,化身岂逐晓光残
【解析】 此诗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惜春词》,诗人借咏花抒发自己的惜春之情。前四句写春天的无限美好,后六句抒发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之情。全诗语言浅白,却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答案】 已往许多春,古人得所遇。 去去不复回,如水向东注。 四时景全佳,惟春倍可慕。 万紫与千红,一篇绚烂赋。 春来拒未能,春去留不住。 花飞又无数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六句写树,后两句写人。诗人以“落向波间漂水上,圣人会意作浮槎”来赞美树木之奇,并借树喻人。 【答案】 (1)译文:山坳里隐隐露出几户人家,大树把天连到傍晚的晚霞。 (2)赏析: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大树之茂盛,其枝叶如云遮日,遮住了晚霞,使人感到它与天空相连。 (3)译文:今天谈论的是空阔无边,没有一片树叶;明年春天,它们依然能开满整个树林。 赏析:此句运用对比手法
我们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南塘夏景 其一 - 这是诗题的直接翻译,"南塘"指的是南方的池塘,“夏景”则是指夏天的景象。"其一"表明这是第一部分的内容。 2. 十亩园林入画图 - "十亩"可能指的是面积或数量,表示这是一个很大的园子或池塘。"园林"通常指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或人工修建的美丽场所。“入画图”意味着这个地方美丽得可以比作一幅画。 3. 山庄佳景足清娱 -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描写月夜美景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花影 其一 - 芳春绮丽总堪夸,朵朵红云簇绛霞:春天的花朵色彩艳丽,每朵都像红色的云团和红色的霞光。 - 芳春: 美好的春天。 - 绮丽: 绚丽多彩。 - 总堪夸: 都值得赞叹。 - 朵朵红云簇绛霞: 每朵花儿就像一朵红云聚集在红色的霞光中。 - 朵朵: 每一朵。 - 红云: 形容花开如红云般密集。 -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的诗人陆游,他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主张抗金,但最终被朝廷冷落,未能实现。他的诗歌风格豪迈,充满爱国情怀。 逐句释义: 1. 狂风顿起吼庭槐 - 描述了一个狂风突然来临的场景,庭院中的槐树被风吹得发出怒吼声。 2. 蓦地惊人倦眼开 - 突然之间,疲惫的眼睛被惊醒,仿佛有某种力量将我唤醒。 3. 句得枕边随梦去,心从静后触思来 - 诗句仿佛在枕边跟随梦境而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南塘夏景》。以下是诗句和译文: 1. 拨却荒藤过故墟,晴游何必驾巾车。 注释:拨去(除去)荒藤(指杂草),走过旧地(废墟)。晴天出游(游览),何必驾车(坐车)? 2. 乘时博趣聊娱目,玩景从心当读书。 注释:趁着(趁时机)广泛地(广泛地)追求乐趣(消遣),娱乐(娱乐自己)眼睛。欣赏风景(欣赏美景),应该用心(用心灵去体会)去读书。 3. 鹳立垤旁频啄蚁,鴗蹲洲畔自窥鱼
译文: 秋天的傍晚,我从金州长甸铺启程。 到达红觜城之后,我选择在天还很早时就停下来休息。 登上烽台高处,远眺秋色,景色非常美丽。 海水涌动着清澈的波浪,船帆上挂着白色的布帆。 顺风前行,曲折蜿蜒地绕过群岛, 井泉位于城中东面,市场储存着丰富的货物和财富。 地名是貔子窝,古迹已难以寻觅。 暂且放纵自己沉浸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 得到灵感后便将诗句融入心中。 就沿着江河向东流去,谁又能阻止狂澜倒灌?
诗句翻译及注释 世道幻于鬼,人情薄如纸。 释义: 世间的规矩和道理变幻莫测,就像鬼魂一般无法捉摸,而人与人的交往则显得十分浅薄,如同一张薄纸。 有人初娶妻,恩爱真无比。 释义: 有些人刚结婚时,夫妻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彼此间充满了爱意。 观伊燕昵私,若与同生死。 释义: 观察他们亲密无间的关系,仿佛已经决定共同面对生死。 岁月曾几何,波澜从中起。 释义: 时间匆匆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