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诗句解读与译文 寄教西岑 - 解释:我向西边的友人表达我的思念。 - 译文:我向您传达我的思念之情。 西岑我同流 - 解释:我们像是在一条河流中一同流淌。 - 译文:我们像一条河流中的流水一样,共同前行。 常惜会面疏 - 解释:常常担心见面的机会太少。 - 译文:常常遗憾相见的时间太少。 秋深来旧京 - 解释:秋天到来时,我从旧日的地方来到京城。 - 译文:秋天来临
诗句解析 1 “今朝送君处,草色如许新。” - “今朝”表示今天。 - “送君”意味着在此处送别朋友。 - “草色如许新”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草色翠绿、生机勃勃的景象。 2. “后会既难定,别愁那易陈?” - “后会”指的是今后的相见机会。 - “难定”表达了见面不易的无奈和不确定。 - “别愁”指因分别而产生的悲伤。 - “那易陈”说明离别之愁难以轻易表达或消除。 3. “分手限吴越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他的诗作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被誉为“诗佛”。王维的诗常常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表达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的内容是描述一位隐士在山中与友人相见的情景。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同友行山逢隐僧语:“我本忘世人,有志在岩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遗忘,他渴望隐居山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宁静。 2. 我本忘世人,有志在岩穴
【注释】 炙(zhì):烤,热。冬日:冬季。蓬门:用柴草或竹子编成的门户。浃肌骨:渗透全身,指温暖入骨。自谓:自认为。人间世:人世间。狐貉(hé)温:狐狸和貉的皮毛暖和。扪虱:用手抚摸虱子。 【译文】 老身不能受寒,心里只爱着寒冬腊月。在冬天的阳光下,我坐在蓬门下,暖气渗透到肌肤里。我自认为人生在世,这种乐趣是第一的享受。虽然狐狸、貉皮的暖和,也比不上我的这份温暖。山中的人们不到我这里来
赠隐僧 高僧谢人世,诛茅乱峰曲。 三衣不著蚕,一饭长分鹿。 露滴秋径松,烟蒙晓窗竹。 真隐澹无营,怡然心自足。 注释: 赠给隐居的僧人。 高僧谢人世,诛茅乱峰曲。 (这里的“高僧”是指那位隐居的僧人。) 三衣不著蚕,一饭长分鹿。 (意为这位僧人穿着三件衣物,不用像普通人那样养蚕,他每天只吃一餐饭,却可以和一只鹿共享。) 露滴秋径松,烟蒙晓窗竹。 (意思是在秋天的早晨,露水落在了小径旁的松树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下面将对每一句进行详细解读和翻译: 1. 野翁有汤婆,爱逾美淑姬。 译文:我有一个像汤婆那样的人,她对我的感情超越了美丽的淑女。 注释:这里的“汤婆”指的是冬天里用来取暖的热水袋,它能够提供热量和温暖。作者通过比喻表达了对某个人深深的喜爱之情。 2. 视之若彭亨,虚中而无为。 译文:看着她就像看一个空空如也的东西
【注释】 祭坦仲履:祭奠我挚友坦仲之履。坦仲,指张坦仲,诗人的朋友,官至尚书左丞,因直言进谏被贬岭南,后遇赦还京,不久病逝。 仲履真吾徒,敏慧出流辈:坦仲真是我的同道,他的才智敏捷出类拔萃。 比玉无纤瑕,方珠绝微颣:他像美玉一样纯洁无暇,又如明珠那样没有一点瑕疵。 子心如秋月,皎皎长不昧:你的内心就像秋夜的月亮,明亮洁白,永不昏暗。 子身如闲云,出处极自在:你如同悠闲自在的云朵
煎茶 吾生嗜苦茗,春山恣攀缘。 采采不盈掬,浥露殊芳鲜。 虑溷仙草性,崖间取灵泉。 石鼎乃所宜,灌濯手自煎。 择火亦云至,不令有微烟。 初沸碧云聚,再沸雪浪翻。 一碗复一碗,尽啜袪忧烦。 良恐失正味,缄默久不言。 须臾齿颊甘,两腋风飒然。 飘飘欲遐举,未下卢玉川。 注释: - 吾生嗜苦茗:我生来就喜欢苦茶。 - 春山恣攀缘:在春天的山峰中尽情地攀登。 - 采采不盈掬:采摘的茶叶不多
【注释】顾:顾念;美山:山名,在江西吉安府永丰县。此:指这五字田。宝:爱惜。冥搜:暗中搜寻。播种:播下种子。梅山:山名。古地名,即今江西大余县南之梅山,为汉初仙人梅福隐居之地。“梅山”二字,是借以表示作者的隐逸之情。良:实在、真的。深绩:深厚、长久的功业。终然:终于。秋:收获。负:辜负,有愧于。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首二句赞美这五字田的珍贵,不羡千亩田
读郭文举传 众人务苟合,达士羞雷同。 不可相为谋,真成马牛风。 我爱郭文举,乾坤一冥鸿。 注释: - 众:指众多的人。 - 苟合:苟且地迎合。 - 达士:有才德的人,这里特指郭文举。 - 雷同:与别人的观点、做法完全相同。 - 冥鸿:高飞的鸿雁,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阅读郭文举传记之后所作,表达了对郭文举这位达士的敬仰之情。首句点明了当时社会风气,众人都追求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