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淑
菩萨蛮 · 夜坐待月不至 【注释】 一庭人立花如雾:庭院里,人们如同花朵般的身姿站立着,仿佛雾气般朦胧。 栏杆红上罗衣素:栏杆上,红色的栏杆与白色罗衣相映成趣。 待月月何迟:期待中的月亮为什么迟迟未到? 薄帘初卷时:薄帘刚刚卷起的时候。 【译文】 庭院中,人们如同花朵般的身姿站立着,仿佛雾气般朦胧。栏杆上,红色的栏杆与白色罗衣相映成趣。期待中的月亮为什么迟迟未到?薄帘刚刚卷起的时候。
【注释】 1、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如梦令》《一剪梅》等,双调,四十字,上片三仄韵、下片两平韵或两仄韵。 2、夕:傍晚,日落时。 3、四望:四周望去。迷蒙:模糊不清。 4、全罩黑:全被黑暗笼罩。 5、乱山涵日尚余红:乱山间阳光还映照出一抹红色。 6、鹭影入沙中:一只大白鹭的影子映入了沙滩。 7、烟初暝:傍晚的烟云开始朦胧起来。 8、数点红灯知有艇:几处灯火透出了渔船的影子。 9、清磬(qìng)
诗句释义: 1. 谁把云中月取来 - 这一句描述月亮是从云层中被取出的,暗喻着某种珍贵的事物或情感。 2. 置向小妆台 - 把月亮放在了化妆台上,暗示了对美的追求和珍视。 3. 等闲正好,银钩高卷,红幔轻开 - 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银色的钩子高高挑起,红色的幔幕轻轻展开,营造出一种优雅、宁静的氛围。 4. 晓时准料双眉画 - 在清晨的时刻,她准备画上双眉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苔:一种青绿色的小草本植物。 蒙蒙:指模糊、看不清楚的样子。 惟:只,仅仅。 分:别,分别。 几日:几天。 奈:无奈。 采叶时分落花天:意思是说,在摘苔的时候,天上飘着花瓣。 【赏析】 《临江仙》是宋词中常见的一种词牌名,又名“临江仙引”、“临江仙”、“临江仙令”、“临江仙引”。《菩萨蛮》、《浪淘沙》、《忆秦娥》等也是这种词牌名。《临江仙·临江仙》的词牌,最早出现于宋代
【注释】 1、望江南:词牌名。 2、空明:指云彩,这里形容江上景色的空阔、明净如画。 3、十里山光随岸绿:指远看江边山色与绿色河岸相融。 4、蒲影:指长满水草的水草随风摇曳形成的一片影子。 5、天正晚来晴:指天空在傍晚时分由阴霾转为晴朗。 6、过了几多程:指经过许多地方或路程。 7、板屋:即板壁房屋,是古代一种简陋的住房形式。 8、沿村戍堠老行营:指沿着村庄和瞭敌哨所都是年久失修的军营。 9
浪淘沙·夏夜同乡甫兄镕捧琴姊作 热得苦分明。小立闲庭。合来花下展桃笙。 忽见一星和露锥,添个流萤。烟不上银屏。竹亦无声。薄云几片太凄清。正把疏帘才下也,已是三更。 注释: 热得苦分明:形容天气炎热到极点,如同被火折磨一般。 小立闲庭:在庭院中悠闲地站着。 合来花下展桃笙:仿佛置身于盛开的花丛之中,手持桃花制成的笙。 忽见一星和露锥:忽然看到一颗星星与露珠相映成趣,如同锥子一样。 添个流萤
清平乐·菊 淡香初透。寂寂人何瘦。十二湘帘才卷后。只有东篱如旧。 何妨品自孤芳。任它未合时妆。耐得风霜已耳,从来不藉春光。 注释: 1. 淡香初透:淡雅的香气刚刚散发出来。 2. 寂寂人何瘦:寂静中,人显得多么地孤单和消瘦。 3. 十二湘帘才卷后:指十二扇湘绣的窗帘刚被掀起之后的情景。 4. 只有东篱如旧:只有那东边的篱笆(比喻诗人自己的居所)还是那么熟悉和温馨。 5. 何妨品自孤芳
虞美人·秋夜共亦琴五妹望月 月光洒落长河,明月飞来添诗意 桐阴满地寒意浓,随风一叶上阑干 虾须不卷,猊香冷清,漏声悠长 几回呼妹看萤流,轻罗小扇未曾收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夜晚的宁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佳作
【译文】 隔窗望去,帘外是初晓的庭院。一条波纹在绿窗中荡漾,雨后清凉的感觉真好。半阶台阶前,几缕篆烟低绕,映着芳草。回栏十二,挡住了游人的脚步,不要过早来到。 【注释】 游丝:指春日里飘舞的柳絮。袅:下垂。 桁(qiáng):古代房屋的一种结构,两檩之间用横梁承托。 青:这里泛指颜色。 雨馀:雨后。凉更好:更觉清凉惬意。 几缕:数行。 回栏:曲折环绕的栏杆。 【赏析】 《谒金门·帘同乡甫二兄作》
注释: 菩萨蛮 · 冬夜女红,指刺绣。 灯:指室内的灯火。 几缕擘红丝:几缕红色的丝线。擘,剖开,这里是指剪断。 芙蓉:荷花的别称。 三更:深夜11-12点。窗乍白:窗户忽然显得明亮了。 赏析: 这首词以“菩萨蛮”为题,写的是作者在冬夜中绣花的情景。上片写绣女在寒冷的冬夜忙于织女红,北风透进灯光,映照出她那纤细的手指。下片写她在深夜里打开门帘,借着月光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