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香初透。寂寂人何瘦。十二湘帘才卷后。只有东篱如旧。
何妨品自孤芳。任它未合时妆。耐得风霜已耳,从来不藉春光。
清平乐·菊
淡香初透。寂寂人何瘦。十二湘帘才卷后。只有东篱如旧。
何妨品自孤芳。任它未合时妆。耐得风霜已耳,从来不藉春光。
注释:
- 淡香初透:淡雅的香气刚刚散发出来。
- 寂寂人何瘦:寂静中,人显得多么地孤单和消瘦。
- 十二湘帘才卷后:指十二扇湘绣的窗帘刚被掀起之后的情景。
- 只有东篱如旧:只有那东边的篱笆(比喻诗人自己的居所)还是那么熟悉和温馨。
- 何妨品自孤芳:为什么不欣赏自己独特的芳香呢?
- 任它未合时妆:任由它不迎合当时的审美标准。
- 耐得风霜已耳:能够忍受风吹雨打已经足够了。
- 从来不藉春光:不需要借助春天的阳光也能生长。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菊花傲然绽放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首句“淡香初透”勾勒出菊花淡淡的香气刚刚弥漫开来,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寂寂人何瘦”,则通过人的孤独瘦弱来反衬菊花的高洁、坚韧,突出了菊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特点。
“十二湘帘才卷后,只有东篱如旧”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菊花在深秋时节的美丽景象。湘帘指的是湘绣的窗帘,象征着富贵和繁华;而东篱则是诗人隐居生活的地点,代表着简朴和宁静。这里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菊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两句“何妨品自孤芳,任它未合时妆”则是诗人对自己品质的自信表达。他并不羡慕他人,也不追求世俗的认可,只欣赏自己独特的芬芳。同时,他也认为菊花不需要依赖春天的阳光才能生长,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