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蒙蒙铺未遍,望来非雾非烟。几行惟借屐痕添。绿凭分细草,青不上疏帘。
几日东风寒又重,奈它亭下台边。采叶时分落花天。不关春长养,惟爱雨廉纤。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苔:一种青绿色的小草本植物。
蒙蒙:指模糊、看不清楚的样子。
惟:只,仅仅。
分:别,分别。
几日:几天。
奈:无奈。
采叶时分落花天:意思是说,在摘苔的时候,天上飘着花瓣。
【赏析】
《临江仙》是宋词中常见的一种词牌名,又名“临江仙引”、“临江仙”、“临江仙令”、“临江仙引”。《菩萨蛮》、《浪淘沙》、《忆秦娥》等也是这种词牌名。《临江仙·临江仙》的词牌,最早出现于宋代,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景的词,后被用作词牌名。词的内容多写男女之间的离别和相思之情。
这首小词以咏物起兴,借咏苔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满地蒙蒙铺未遍,望来非雾非烟”,首两句写苔,写其生长环境。蒙蒙,形容草木丛生的地面,看不见边际。“望来”句写苔,不是雾也不是烟。苔生在湿润的地方,所以看起来朦胧不清,像雾一样;但又不是雾,因为苔上没有水珠,所以也不像烟。
“几行惟借屐痕添”,第三句写苔,写其生长状态。屐痕,是指鞋印。只有踩在苔上才能留下脚印,所以苔才会随着脚印生长,长出很多小点。
“绿凭分细草,青不上疏帘”,第四句写苔,写其颜色和位置。绿色的苔分在细细的草根上,青色的苔不沾到稀疏的帘子上。这两句都是写苔的颜色和分布位置。
“几日东风寒又重,奈它亭下台边”,第五句写苔,写其生长环境。东风又冷了,但是亭下台边仍然长着苔。这两句写苔的生长环境,虽然风又冷了,但是在亭下台边仍然长着苔。
“采叶时分落花天”,第六句写苔,写其生长过程。采集叶子的时候,可以看到落在地上的花瓣。这两句写苔的生长过程,采苔的时候可以见到落在地上的花瓣。
“不关春长养,惟爱雨廉纤”,最后两句写苔,写其生长原因。苔并不需要春天的长养才能生长,只要下雨就能生长。这两句写苔的生长原因,苔并不需要春天的长养就能生长,只要下雨就能生长。
既写出苔的生长环境,也写出苔的形状和颜色,还写出苔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原因,非常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