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慎仪
【解析】 这是一首咏春的词,从“玉罍”“炉篆”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春天里的心情是寂寞、愁苦的。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答案】 ①探春:探春,即元春,贾宝玉的姐姐,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此指贾府中的元春。 ②玉罍(léi):古代盛酒器。 ③炉篆(sǔn)销香:指炉中香火燃烧。 ④紫陌(mò):紫色道路。这里指京城的街道。 ⑤经年泪:一年来流下的泪水。绿梢红杪:绿叶和红色的枝干。 ⑥几曲回阑
【注释】 绿窗:指春天,也指美人。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相见欢”、“采桑子慢”、“一叶兰舟”等。此词调因《采桑子》曲调得名,本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六字,上下阕各五句,三平韵。上片四句,下片五句。 诗怀:即诗歌中的怀抱、意绪。这里指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冰茧银钩:形容女子的手指纤长洁白如冰,像银钩一样弯曲有致。 病里:病中。 茶铛药碗:泛指日常生活用具。 宛转回肠:回肠百转
浪淘沙·寄外 往事怕思量,易断离肠。卷帘又见燕归梁。闻说岭梅春信早,谁寄江乡。 愁系柳丝长,无意寻芳。琐窗整日懒添香。一任庭花开复落,风雨凄凉。 译文: 往事让人害怕去想,容易让我伤心欲绝,就像断了的肠子一样。我再次看到卷起窗帘时,燕子又飞回来了。听说岭上的梅花已经提前开放了,是谁把它寄给了江边的故乡呢? 我愁绪缠绕着柳丝,无心去追寻春天的美景。我只是在窗户前整日无所事事,懒得点燃熏香
【解析】 题干是要求“赏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人的思想情感,要从手法、内容、语言、结构等几方面来考虑。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诗的意象,注意从意象的内容和作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1)“帆影横江,蝉声咽暮”两句写景。“帆影横江”描写了一幅水墨画般的江南水乡的画面,“蝉声咽暮”写出秋夜凄清的气氛。 (2)“秋色满长亭”一句,由景生情。“长亭”是离别之处
《采桑子》 虚庭如水炉烟袅,月扬湘帘。露湿春衫。小立苔阶翠袖寒。 花魂蝶梦牵愁思,尽属眉尖。欲展偏难。最是黄昏独倚阑。 注释:虚庭:庭院空旷。炉烟袅:炉中炊烟缭绕升腾。湘帘:用湘竹做成的窗帘。露湿春衫:露水打湿了春日的衣服。小立:静静地站立着。苔阶:青苔覆盖的台阶。翠袖寒:绿色的衣袖因露水而显得冰冷。花魂:花朵的灵魂。蝶梦:蝴蝶的梦想。牵愁思:牵动着忧愁和思念。尽属眉尖:完全写在眉毛上。欲展
谒金门·春夜 天乍暝。深掩重门人静。独对一灯青耿耿。香销莲漏永。 梦被鹃声唤醒。斜坠玉钗慵整。料峭春寒花讯冷。窥帘残月影。 注释: 1. 天乍暝:天色刚刚暗下来。 2. 深掩重门:重重地关闭着大门。 3. 独对一灯青耿耿:独自一人面对着一盏青色的灯笼。 4. 香销莲漏永:香已经燃尽,连莲漏(计时器)也停止了流动。 5. 梦被鹃声唤醒:梦中听到杜鹃鸟的叫声而醒来。 6. 斜坠玉钗慵整
【注释】燕子归了。斗轻寒、廉纤细雨,清明时候。绿遍阶前芳草色,妆点韶华依旧。更消得、几回僝僽。绿暗红稀春渐老,恐凄凉、花也如人瘦。只愁系,万丝柳。琐窗一缕香消后。梦初醒、这番憔悴,非关病酒。别有伤心无限意,试问东风知否。怎吹去、眉间颦皱。记得当年弹指处,到而今、泪点盈衫袖。思往事,怕回首。 【赏析】这是一首怀人词,作者借咏柳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上片起首三句,写春天来临之际,燕子归来,春雨霏微
【赏析】 《沁园春》是一首咏秋夜病怀的词,抒发了作者在深秋时节因病卧床,寂寞无聊的心情。全词以冷色调为主,写景状物,含蓄蕴藉,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感。 起首二句“炉篆烟微,瓶花香淡”,描写的是秋夜中的居室。室内点上了香炉,但香炉中袅袅上升的烟雾却很微弱。窗外瓶花虽开,香气却已淡远。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却暗含着一种凄凉的况味。“寂寞绮栊”四字,既写出了室内的幽静,也暗示着室外的萧索
【注释】 杜宇:即杜鹃,相传其声如泣如诉,故称。啼:鸣叫。残春:暮春。又:再。午梦:午时梦。初回:刚醒。宝篆:香炉中燃着的香料。笼香雾:《楚辞·九歌》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这里以“笼香雾”暗喻。东君:司春之神。须少住:留些时间。莫教:不要。催归去:催促归去。院:指庭院、园林。飞花兼落絮:飞花和落絮。雨雨风风:风雨交加。断送:摧残、消磨。倚遍阑干:站了一天,靠着栏杆。无意绪:无心情
扬州慢 露湿红妆,烟萦翠黛,东风尚逗春寒。正金猊香烬,懒倚碧阑干。又岑寂、经时小病,任秋千花外,整日长闲。更黄昏、细雨愔愔,蝶梦阑珊。 琐窗人静,但营巢、燕子呢喃。□见说飘零,红丝曾系,谁报平安。赢得春来秋去,伤离别、憔悴芳颜。怕韶光易老,名花还带愁看。 译文 露水沾湿了女子的胭脂妆粉,烟雾缭绕着女子的眉毛,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春天的微寒;正在点燃的檀香炉中,袅袅余烟,她懒得倚靠着碧绿的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