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篆烟微,瓶花香淡,寂寞绮栊。对秋檠一点,寒蛩四壁,纷然离绪,和梦匆匆。绣幕低垂,玉钩不挂,倦倚薰笼怯晚风。难消遣,任病颜憔悴,瘦影惺忪。
楼头又过飞鸿。纵系帛、天涯信怎么逢。望万山霜木,自怜凋碧,满阶落叶,谁更题红。疏懒心情,凄凉怀抱,吟尽秋声恨未工。销魂处,见半弯残月,护上孤桐。

【赏析】

《沁园春》是一首咏秋夜病怀的词,抒发了作者在深秋时节因病卧床,寂寞无聊的心情。全词以冷色调为主,写景状物,含蓄蕴藉,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情感。

起首二句“炉篆烟微,瓶花香淡”,描写的是秋夜中的居室。室内点上了香炉,但香炉中袅袅上升的烟雾却很微弱。窗外瓶花虽开,香气却已淡远。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却暗含着一种凄凉的况味。“寂寞绮栊”四字,既写出了室内的幽静,也暗示着室外的萧索。接着又写到“对秋檠一点,寒蛩四壁”,这是说,室内点上了灯,但灯光微弱,只有一点,而窗外的蟋蟀却在不停地叫着,四面墙壁上都是它的叫声。这一联描写的仍然是秋夜中的居室。从“寂寞绮栊”到“寒蛩四壁”,虽然景物有变,但那种孤寂、凄凉的氛围却是始终未变。“绣幕低垂,玉钩不挂”,写的是室外的景色。室内的屏风已经放下来,窗帘也已经拉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而空虚。这又是一层渲染。“倦倚薰笼怯晚风”,写的是室内的人物。室内的薰笼已经放了下来,人靠在熏笼旁,感到有些寒冷,不敢去吹那晚风。这几句通过室内外景物和人物的活动,将秋夜中的寂寞凄凉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三句是全词的重点。“难消遣,任病颜憔悴,瘦影惺忪”是说,在这种寂寞的秋夜里,自己怎能排遣这种心情呢?只能任由自己的脸色憔悴下去,身形消瘦起来。“瘦影惺忪”用典。“惺忪”,指眼睛半开半闭的样子。《后汉书·方术传》:“李八百自谓年老,形体衰弱;时人亦以为然。见其形甚瘦,或时奄息,目睛常如醉醒,语人曰:我年老,故不觉耳。”这里用它来代称病态。李八百本为道教方士,此处借指自己。这三句表达了自己因久病不能痊愈,容颜憔悴,身体消瘦,心情抑郁苦闷的心情。

“楼头又过飞鸿。纵系帛、天涯信怎么逢”,写的是秋夜中的候鸟。又过了一年,秋鸿又要南去了。自己虽然想托它带一封家书,问候一下亲人的消息,可是它又能到哪里去呢?这里以雁比人,暗喻自己的不得归期。“天涯信怎么逢”化用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意。这两句是说,自己想要托飞鸿寄一封信给远方的亲人问候一下,但是飞鸿又怎么会知道呢?

“望万山霜木,自怜凋碧,满阶落叶,谁更题红”,写的是秋日里的风景。望着山上的霜树,不禁感叹自己已经衰败凋零了,满地的落叶,又是谁还能题诗赞美它呢?“自怜”、“谁更”都是反问句式,增强了感情的分量。这三句写景,表面上是在感叹秋天的萧瑟,实际上却是在感叹自己身世的凄凉。

“疏懒心情,凄凉怀抱”,写的也是自己的心境。由于长期的病痛折磨,自己变得疏懒起来,心绪也变得凄凉起来。“吟尽秋声恨未工”,写的是自己的牢骚情绪。秋声凄切,自己却没有心思去欣赏它;心中郁积的愁怨太多,却又无处诉说,真是恨没有个完!“销魂处,见半弯残月,护上孤桐”,这最后一句是全词的总结。在这里,“销魂”两字概括了自己所有的悲凉之情,而“见”字更是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月光下,孤零零的桐树被月亮映照得分外妖娆,使人看了心生感慨。

这首词在结构上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方法,由室外写到室内,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由景到情,层层铺叙,步步深入。在语言上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诗词名句,使整个作品文采斑斓,意境高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