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挚
诗句原文: 凛凛英风数百龄,舍生知与义相形。 莓苔老涩穹碑暗,云木疏寒古殿扃。 自许孤城摧虎兕,至今遗事炳丹青。 二公死所真难处,独恨临淮有遁刑。 翻译: 这首诗的译文是赞美一位忠诚勇敢的臣子,他为了国家的利益,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诗中的“凛凛英风数百龄”描绘了他坚定不移的品格和岁月如风般流逝的岁月。"舍生知与义相形"表达了他对国家忠义的执着和牺牲精神的象征。 "自许孤城摧虎兕"
注释 霜意云情晓欲寒,城南驱马面晴川。 路寻红皱黄团舍,兴入丹茱紫菊天。 摵摵园林惊晚岁,纷纷场圃见丰年。 君恩未报归何日,空使荒芜靖节田。 翻译 霜气和云彩都预示着寒冷的天气,城南驱马面对着晴朗的川流。 在小路上寻找着红色皱缩的黄团,兴致勃勃地进入丹茱与紫菊之中。 园中林木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惊慌,场圃中的庄稼显露出丰收的景象。 你的恩情还没有回报我,我何时能够回去?只有让荒芜的靖节田继续荒芜。
夜直中书省,寄左省子容公 膺门早岁预登龙,俭幕中间托下风。 敢谓弹冠烦贡禹,每思移疾避胡公。 译文: 夜深人静我独自在中书省值班,心中思念着你这位左省的子容公子。年轻时我就参与过朝廷的政事,那时我在官场上也颇有名气。现在回想起来,我不敢再像东汉的朱云那样因为直言进谏而受到皇帝的责难(“敢谓弹冠烦贡禹”)。每次想到你总是因病请假,我也常常想要效仿(“每思移疾避胡公”)。 论文青眼今犹在
【解析】 此题为理解性默写,解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多字等。本题要求默写“宣徽王公太乙宫使还洛二首”,注意“旌”“麾”的书写及诗的意境。 【答案】 四纪翱翔览太平,三朝出入盛勋名。 对扬徽省官仪重,谒款殊庭使事清。 桃李春风多惠政,鸾皇云路半门生。 少贪嵩洛乡邦好,人望岩岩在老成
【诗句释义】 1. 次韵:这是对别人诗歌的和韵诗,应和对方诗中的主题、韵脚等。 2. 门下相公:指宰相以下的大臣,即门下省的长官或其副手。 3. 从驾:跟随皇帝出行。 4. 幸:到。 5. 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 6. 清跸:皇帝出巡时,由侍卫人员清扫道路,以示尊重。 7. 斋房: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特指太学内的学生住宿处。 8. 访道:寻求知识,探求道理。 9. 天临舜上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名为《立春后泰祠东郊呈器资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诗句释义: 1. 走马东郊春早时,宿云容与澹朝晖。 - “走马”意为骑马奔驰,这里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人们骑马在田野中疾驰的景象。 - “宿云”指早晨时分的云彩,可能是指天空中的云朵或飘动的云彩。 - “容与”形容云彩的姿态悠闲自得。 - “澹朝晖”指的是清晨的阳光柔和而温暖。 2.
次韵谢师厚斋中有感 一庭春桂与秋兰,元礼龙门笑闭关。 不以使台严陛级,盎然和气见声颜。 译文: 我曾在春天的庭院里看到桂花和兰花,它们在秋天绽放。我看着元礼的龙门,笑着关闭了大门。我不会因为身处使台而感到严厉和紧张,我的身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平生怀抱风尘外,终日图书几席间。 译文: 我的一生都在追求高尚的理想,我在书房里度过无数的日子,阅读书籍,研究学问。 天下苍生瞻世德,东山宁许乞高闲。
诗句翻译: 1. 诗句解析: - 第一句"公归真足慰儒林":这里的“公”指代的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学者,他的回归("归真")被视为一种安慰("足慰"),足以让整个儒学界感到欣慰。这表达了对某人政治地位恢复或高寿归来的赞美。 - "云日重瞻帝阙金":这里的“云日”可能是指天空或云雾,象征着朝廷的权威和庄严。而“帝阙金”则直接指向皇帝的宫殿,意味着皇帝的存在和威严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的首句“昔岁相从向此都”,写去年(天宝十四年)诗人和友人同来长安,当时他们两人在京城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重来”二字表明,他们再度来到长安。这一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原因,是全诗的起笔。“风物变南湖”,写长安城已非昔日模样,而是物是人非,人事全非。这句是说:景物虽然还是当年那样,可是人和事都已变了。“庄生达观尝齐鴳”句,用《庄子》中的典故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濉园文雅久湮沦”: 濉园的文雅传统已经久远,被遗忘。 - 注释:“濉园”指的是一个古代文化遗址或园林。“文雅”通常指文化艺术或文人墨客的高雅品味。“湮沦”意味着被埋没或者失传。 - 赏析:这句表达了对濉园文雅传统的怀旧和对其消失的遗憾。 2. “居守今逢紫禁臣”: 现在担任了紫禁城的官员。 - 注释:“紫禁城”是北京故宫的旧称,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