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跂
【注释】 使辽作十四首:这是一首七言诗,共十四句。 今日朝元仗:今天举行朝见皇帝的仪式。 两掖门:指皇宫中的两个门,即延英、光政门。 从容鱼藻宴:从容地参加在鱼藻池边举行的宴会。 供奉柏梁尊:供奉柏梁酒樽。柏梁为汉孝武帝时所建,后因以称宴饮之所。 厌服貂裘敝,愁看桂酒温:穿着破败的貂裘,看着温暖的桂酒。 广文淀:广文馆,唐代设置的学校。 箔为藩:用箔纸做成屏障。比喻朝廷内外的形势。 赏析:
【注释】 今日,今天。虏历自相忘:指辽国和宋朝互不侵扰。虏,这里指辽国。历,通“罹”,遭受。相忘,互不侵扰。厌食,讨厌。乾羊味,即羊肉的滋味。生菜香,即荠菜的清香。陇梅,指梅花。浑破腊,指腊月里梅花开得正盛。燕雁,燕子和大雁。正随阳,正当春天。时节,时光;时令。催归兴,催促着我回去。凭陵,凌驾、高飞。天际,天边。 【赏析】 此诗为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作者在陕西凤翔府任判官时
注释: 使辽作十四首 —— 作者在契丹期间所写的一组诗。 日觉筋骸耗,中宵惨未宁。 —— 白天感觉筋骨劳累,夜晚辗转反侧不能安眠。 厌看山濯濯,快见柏青青。 —— 讨厌看见山上的树木光秃,却看到山上柏树郁郁苍苍。 记里无官堠,更衣有短亭。 —— 在契丹境内,没有官府设置的瞭望哨(即“官堠”),换衣的地方设有驿站(即“短亭”)。 心惊此何地,生死一流萍。 —— 内心惶恐不安,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注释】: 使辽作十四首:作者为出使辽国而写的一组诗。 鼓角霜初晓,箫笳日欲曛:清晨听到战鼓声和号角声,黄昏时听到箫和笳的声音。 莫为天外意,只作梦中闻:不要因为那些天外的事而在梦中听到它们。 问道无人迹,嘶风有马群:问路没有行人,只有马群在嘶风。 山高飞鸟急,决眦入层云:山很高,飞鸟很急,眼睛几乎要睁不开才能看到它们飞过。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出使辽国的途中所写的一组诗
【注释】 使:出使。颠风:疾风。髀肉,指人因长期不运动而变粗的大腿上的肉。节旄(máo):古代的一种仪仗用的牦牛尾,这里指使臣的官帽。 【赏析】 此诗为使辽大臣出使途中作之歌。全诗写尽了出使途中的艰辛与困顿,以及诗人内心的恐惧与忧虑,反映了当时使臣们出使时的艰苦处境及心理感受。 第一句“寒日川原暗”,点明时间是在冬季,天色昏暗无光,天气寒冷。“川原”即指平野、大地,“暗”即指阴暗。“颠风”是狂风
``` 北岭能扪斗,南冈欲摘星。 旧闻空耳满,异域得身经。 好筑嫖姚冢,仍刊车骑铭。 莫言天作限,关路有松亭。 注释: 1. 北岭能扪斗:形容山峰高耸入云,难以攀爬。扪,用手触摸。斗,北斗星,常用以形容极高之物。 2. 南冈欲摘星:形容山势险峻,仿佛伸手便能触及星辰。南冈,指南方的高地或山峰。摘星,指攀登至高不可攀之境。 3. 旧闻空耳满:以前听闻的传闻已经听得太多了
【注释】 置酒穹庐:置酒于帐幕之中,穹庐是蒙古人居住的帐篷。僧山:僧人所住的山峰。合管弦:合奏管乐和弦音。应缘地褊小:因为地域狭小。难遣舞回旋:难以使舞蹈轻盈回旋。风急:狂风。皮毛重:皮毛因寒冷而沉重。湩酪膻:指乳制品味道发膻。贵:贵重。童颠:小孩儿的头顶。 【赏析】 此诗为元代诗人耶律楚材的作品。耶律氏是契丹族后裔,辽王朝灭亡后,他以布衣终其一生,但始终不忘故国,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注释】 辽:这里指契丹。银牌使:唐代节度使出行时携带银牌,称为银牌使。驿程:驿站中的旅程。路迷:道路迷失方向。欲尽:想尽。山转忽通:山势曲折突然变得畅通。凿空:开凿通道。谁计此:如何计算得来?长缨:长鞭。 【赏析】 《使辽作》是一首七言律诗,写诗人出使契丹时的所见所感。前四句主要写行程中的感受,后四句写沿途风光。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清丽。 开头两句“但逐银牌使,何堪记驿程”
【注解】 使辽:指到辽东去。辽,古国名。王人:王者的人民。重:尊贵。关亭:关口和亭子。除:免除。荒城:荒凉之城。部落:建立部落。名镇:有名的城镇。巫闾:古代地名。生男薄负锄:生男孩就教他用锄头耕种。传说有的地方断腕可以免罪,所以人们为了求免刑罪,常常砍掉自己的手腕。传闻断腕地:指那些因砍断手腕而免于刑罚的地区。岁岁作楼居:每年造房子居住。 【赏析】 《使辽》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共四句
【解析】 “为问风多逆,舟行太缓生”:为何要问风势逆呢?因为船行驶得太慢了。这句诗中,“为问”是反诘句的用法,表示疑问的意思,“风多逆”是“逆风太多”的意思,“舟行太缓生”是船行驶太慢的意思,这两句是互文见义。 “渔歌不用调,水宿莫论程”:捕鱼的歌不用调和,水上住宿不讨论行程。这句诗中,“渔歌不用调”是省略句,意思是说“不用唱调”,即不用歌唱,“水宿莫论程”是“不要谈论行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