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空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从诗中可以看出其风格与李白相近。整首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其未来的期望。 诗句: 1. 吴山道人真倔强,气吞佛祖无诸方。 注释:吴山道人(可能是指一位僧人)表现出了真正的倔强和坚强,他的志向可以与佛祖和无量寿王相媲美。 2. 饱参不数古韶偃,操词不齿今苏黄。 注释:饱参(可能是指饱读经书)的人不会满足于古人的成就,他们也不会轻视现代的苏轼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诗,赞美的是才仲先生。 第一句:才仲出示巨轴佳篇复档案新诗降叹不已又似欲置人于苦海中惟恐堕其计而不免。 译文:才仲先生展示了他的巨大作品,我读了又读,感叹不已,仿佛想要把他的作品扔到苦海中去,但又担心他会因此而落入陷阱。 注释:巨轴,巨大的画卷或诗篇。复,重复,这里指多次。档案,记录或文件。新诗,新的诗歌。降叹不已,不断地感叹。又似,仿佛。欲置人于苦海中
【解析】 此诗为酬答友人之所作,前两联是诗人对高台仁老墨梅的赞美与推崇,后两联则是以己之墨梅自况。 “高台”指高台寺,位于江西吉安,是唐代著名僧人齐已(齐己)的故居,也是他的讲学之所。高台寺在庐山东林之上,山环水绕,风景优美,是名士雅集之地。高台仁老,即指齐已。 第二句“冷药疏枝馀薄怒”,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意,形容梅花枝干瘦劲而坚韧,傲霜斗雪,不趋炎附势,不媚俗趋时
【注释】 入:来到。称锤:秤槌,用来测量水的深浅。深井:井水很深。如:像。英俊:英俊有才华的人。当:应当,可以。以我为警:把我当作警世的榜样。摩挲(suo):触摸、摸索。探水杖:用来探测水位高低的木棍或竹竿。透脱:指水势通畅。飞猿岭:指山名。猿猴在树上攀援跳跃,这里用猿猴来比喻险峻的山峰。霜清溪路永:指秋日的景色清丽,道路漫长。 【赏析】 此诗写送别友人泽监寺出岭的情景。诗人从自己到岭南开始
【注释】 悟大师:即金刚般若波罗蜜多,是佛的正法眼藏。八大金刚:佛教认为,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前,有十八位护法神将,即十八罗汉。后来成为菩萨,称为“八大金刚”。 精蓝:梵文音译为阿兰若,意为“寂灭”。此处指阿兰若精舍。 老僧嘉悟:指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李十二郎等,自称“谪仙人”,世称“李太白”。 令速办:请尽快完成。 【赏析】 这是一首赞颂金刚般若波罗蜜多之诗。 首句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昔人架屋著闲汉,同道嗔之不与语。 秀峰屋下没闲人,不是超佛即超祖。 佛祖至大渠更超,此屋黄金君勿惮。 下山遍访檀施门,必有奇人咄嗟办。 注释: 1. 【昔人】:指过去的人或事。【架屋】:建造房屋。【着闲汉】:闲置不用的人。【嗔】:生气、恼怒。【不与语】:不说话,不交流。 2. 【秀峰】:山名。【屋下】:房屋下面。【没闲人】:没有闲杂人等。【不是超佛即超祖】
诗句: 一句忽截流,千差俱失路。 谁为三界师,出生与灭度。 一念忽到家,大千无跬步。 谁为九类生,沈迷及省悟。 一来先达人,个个与么去。 只今禅家流,一一如是住。 求其独脱者,举世亦罕遇。 道人我同参,岂不以此故。 遗我一使言,言言论何事。 北郁打三更,西瞿日未暮。 翻译: 一句忽然断绝了水流,千差万别的道路全都失去了方向。 谁是三界的老师,能够引导人们从出生到死亡? 一念之间突然回到家里
【注释】 1. 弼禅:即指禅宗。弼,同“释”,释为和尚的意思;禅,禅宗之意。 2. 紧峭: 形容山峰陡峭。 3. 草鞋阔: 指僧人外出时穿的宽松的草鞋,阔,宽。 4. 绳床: 一种用藤条编成的床。 5. 角头立地: 形容僧人端坐在床边,两脚叉开,像在地面上站着一样。 6. 径山老人: 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曾在径山居住过。 7. 横膝竹篦: 指僧人用一根竹子做的篦子放在膝盖上。 8. 三尺铁:
【诗句释义】 这首诗描述了拄杖者的形象和特点,并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1. “黑似漆,清而癯”:描述拄杖者的肤色,如漆一般黑,且身材清瘦。 - 注释:黑似漆,形容其肤色深黑;清而癯,指其身材清瘦。 - 赏析:通过颜色和体型的描绘,突出了拄杖者的独特气质。 2. “龙无角,蛇有须”:比喻拄杖者的性格或特征。 - 注释:龙无角,象征其性格中不张扬、内敛的一面;蛇有须,暗示其思维敏捷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僧人贯休。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化缘架就留香堂:描述化缘(指乞食)时,居士所搭建的留香(即吸引信徒或施主)的堂舍。"架就"表明这是精心建造的结构。 2. 乞饭又饱留香众:说明居士在化缘过程中不仅自己得到食物,还使众多人受益。"又"字暗示了重复或连续的效果。 3. 明年入夏便归来:预计明年夏季到来时,居士将返回。 4. 三日一斋五日供:表示居士每隔三天进行一次斋戒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