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萧的《刘萧云水阁》。下面逐句翻译并加上注释和赏析: 1. 亭台入画图,石怪树萧疏。 - 释义:亭台上的建筑如同画中一样,石头奇特而树木稀疏。 - 注释:亭台是指古代供人休息或观赏风景的建筑物,这里指代的是刘萧所居住的地方。“入画图”形容这里的景色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作一样美丽。“石怪”指的是石头的形状奇特,“树萧疏”则形容树木稀少且稀疏。 - 赏析:诗人用“入画图”来形容他的居所
注释: 题可耕渔处:题写可以耕作捕鱼的地方。 自得田园趣:自己享受着田园的趣味。 最堪犁钓处,只在水云边:最适宜耕作钓鱼的地方,就在水面的云雾之中。 细雨归庄犊,斜阳晒网船:细雨时归家的小牛,斜阳下在阳光下晒网的渔船。 烹鲜供一饱,垂老正相便:烹制鲜美的食物供应一餐,年老体衰正好相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在田园中找到了乐趣,他住在溪边几间屋舍里,过着悠闲的生活
【注释】 东陵:指洛阳。东陵王,东汉和帝的儿子刘庆,被封为洛阳县侯。方丈:佛教语,意为佛堂或僧房。纳凉:乘凉。爱入高明处:喜欢进入高远之处。云扉:如云一样的门户。策杖:拿着拐杖。登:登山。暑威消宿雨:暑气消除了积久的雨水。清话:闲谈。听高僧:聆听高僧的讲法。骤马:快马。风檐:风吹过屋檐。铁马:古代战马。残星:傍晚时分的星星。晚殿:晚上的殿堂。灯:灯火。山中凉可喜:山里清凉是令人高兴的事情。涧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它描绘了登高望远,凭栏远眺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之情。全诗如下: 登姑苏怀古 高台登眺处,凉思爽衰颜。 只此阑干外,不知多少山。 龙收残雨去,鹤带断云还。 一片兴亡恨,越来溪上闲。 注释与赏析: 1. “高台登眺处,凉思爽衰颜。” - 关键词:高台、凉思、衰颜 - 译文:站在高处眺望远方,让人感到凉爽并缓解了衰老带来的不适。 -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斯岩庵 - 这指的是一个名为"斯岩庵"的地方。 2. 舣棹水之涯 - 停靠在水边,形容诗人来到这个地方的情景。 - 舣:船停靠。 - 棹:划桨。 - 水之涯:水的尽头,这里指岸边。 3. 重来访可师 - 再次拜访可师老师。 - 可师:人名,此处指可师老师。 4. 磬声连古寺 - 寺院里传来的磬声连绵不断。 - 磬(qìng):古代佛教中用于念经或礼佛的石制打击乐器。 -
同吴心云避暑 寺在深山里,轩窗面面嘉。 画图看水石,僧供款茶瓜。 注释: - 深山里的寺庙 - 轩窗(窗户)面面嘉(美好) - 画图看水石(欣赏山水画作) - 僧供款茶瓜(僧人提供茶和瓜果招待客人) 译文: 寺庙坐落在深深的山林之中,每个窗户都可以看到美景。欣赏着山水画作,品茗享受着僧侣们奉上的茶与瓜。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加上了必要的关键词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解析】 本诗题意是诗人访王文质西塾,看到一幅画中的梅花,有感而发。 其一:独对梅花坐,枝头数点开。“独”、“数点”突出了梅花的傲骨、高洁;“梅”与“雪”互为映衬,表现了梅花的高洁品格。 其二:画中无此景,雪里有僧来。诗人以画喻人,指出梅花虽在寒冬盛开,但无人赏识;僧人却能在雪里修行,可见僧人的清心寡欲和超脱俗世的精神境界。 其三:饥鹤窥流水,行龟落冻苔。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王巨卿御史西塾 乌台清要地,门户少曾开。 俗客无由入,诗人不惮来。 闲云行碧落,倦马卧苍苔。 再约中秋夜,同倾月下杯。 注释: 1. 乌台清要地 - 乌台指御史台,是朝廷的监察部门,清要地表示这里是一个重要而清净的地方。 2. 门户少曾开 - 门户通常指官邸、官府的大门,很少开启,这里表示这个地方很少有人来访。 3. 俗客无由入 - 俗客指普通人,没有机会进入这样的场所。 4. 诗人不惮来 -
满眼都是诗意,诗成稿子自然添。 好山长在眼前,终日不垂窗帘。 风度云行水,鸟随花堕檐。 炉香窗下坐,飞絮上书签。 注释: 1. 满眼皆诗料:眼里看到的都是诗的材料。 2. 诗成:指写好了诗。稿子:未发表的诗文稿件。自添:自己增加。 3. 好山长在:形容山美得让人看不够。 4. 垂帘:垂下帘子遮挡阳光或遮蔽视线。 5. 风度:风采;风度翩翩。 6. 云行水:像云一样行走在水中
【注释】雨窗即事:指在雨中静坐读书。 【赏析】这首七绝写雨天读书的情景。前两句是说,自己本不想用硬磨的铁砚研墨,可是现在万事无成,只好拿起笔来苦读,这真叫我难过啊!第三句是说,我决心不喝酒了,免得妨碍我的读书;第四句是说,看书使我困倦得连睡魔也要起来。“霜林秋色惨”是说窗外秋景凄凉。“山馆雨声多”是说室内听得雨声连绵不断。“安得乘渔艇,空江挂绿蓑”是说,要是能乘着渔艇到江上去,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