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登眺处,凉思爽衰颜。
只此阑干外,不知多少山。
龙收残雨去,鹤带断云还。
一片兴亡恨,越来溪上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它描绘了登高望远,凭栏远眺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之情。全诗如下:

登姑苏怀古
高台登眺处,凉思爽衰颜。
只此阑干外,不知多少山。
龙收残雨去,鹤带断云还。
一片兴亡恨,越来溪上闲。

注释与赏析:

  1. “高台登眺处,凉思爽衰颜。”
  • 关键词:高台、凉思、衰颜
  • 译文:站在高处眺望远方,让人感到凉爽并缓解了衰老带来的不适。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高处眺望时的心境和感受。通过登高望远,诗人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凉风使人感觉舒适,而远处的景色也让人心情愉悦,从而暂时忘却了身体的衰老之苦。
  1. “只此阑干外,不知多少山。”
  • 关键词:阑干、山
  • 译文:从栏杆外望去,只能看到一些山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峰的遥远感。由于距离的原因,诗人无法完全看清远处的山峦,只能隐约看到它们的一部分,这种距离感增加了诗句的诗意和深度。
  1. “龙收残雨去,鹤带断云还。”
  • 关键词:龙、残雨、鹤、断云
  • 译文:像龙一样带走了剩余的雨水,像鹤一样将断云带回到了天空。
  • 赏析:这里的“龙”和“鹤”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和美丽。通过这些形象,诗人表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以及它在风雨和云雾中的变幻无常。
  1. “一片兴亡恨,越来溪上闲。”
  • 关键词:兴亡恨、越来溪上
  • 译文:心中充满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于是来到了越来溪边,寻找一丝宁静。
  • 赏析: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通过选择在越来溪边散步,诗人试图摆脱外界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