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棹水之涯,重来访可师。
磬声连古寺,僧语隔疏篱。
果熟时抛地,花繁欲堕枝。
三年前到此,不记旧题诗。
诗句释义及赏析:
- 斯岩庵 - 这指的是一个名为”斯岩庵”的地方。
- 舣棹水之涯 - 停靠在水边,形容诗人来到这个地方的情景。
- 舣:船停靠。
- 棹:划桨。
- 水之涯:水的尽头,这里指岸边。
- 重来访可师 - 再次拜访可师老师。
- 可师:人名,此处指可师老师。
- 磬声连古寺 - 寺院里传来的磬声连绵不断。
- 磬(qìng):古代佛教中用于念经或礼佛的石制打击乐器。
- 连:连续不断。
- 古寺:古老的寺院。
- 僧语隔疏篱 - 僧人的话语通过稀疏的篱笆传出来。
- 僧语:僧人的话。
- 隔疏篱:通过稀疏的栅栏。
- 果熟时抛地 - 描述果实成熟后被随意丢弃在地上的场景。
- 花繁欲堕枝 - 描述花朵盛开得如此繁茂,以至于几乎要掉落到地上。
- 三年前到此 - 表示诗人三年前曾经来到这里,但忘记了之前在此所作的诗。
译文:
停靠在水边的岸边,我再次拜访了可师老师。
寺院里的磬声连绵不绝,而我们之间的交谈却只能通过稀疏的篱笆来传递。
成熟的果实被随意地丢弃在地上,盛开的花朵似乎想要坠落到树枝上。
三年前我曾到这里来,但忘了自己当时写的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再次访问了曾经拜访过的可师老师所在的“斯岩庵”。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互动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怀旧和回忆的情感。诗中的“磬声”和“僧语”不仅是声音的描述,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隔阂。而“果熟”和“花繁”则分别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美景,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遗忘,增添了诗句的深度和情感的复杂性。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唤起读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