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逢
【注释】 汤信卿:即汤显祖,明末著名戏曲家。 新移:新的迁移。 荣迁:升官、迁居。 门多客往还:门户往来的人很多。 别开:另辟。 缝帐:用布缝制的帐子。 旧青山:指故乡的青山。 孤塔:一座孤立的宝塔。 秋风里:秋天的风中。 闲云远树间:在闲逸的云和远处的树之间。 西窗堪夜坐:西窗可以晚上坐着。 有月不须关:有了月光就不用关门了。 【赏析】 此诗是诗人汤显祖为友人汤信卿写的送行诗
诗句解释及赏析: 徐行策瘦筇,不觉过层峰。 - 徐行策瘦筇:缓慢行走在用瘦长的竹竿作杖的步态。 - 不觉过层峰: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层层山峰。 隐者在何处,白云知几重。 - 隐者在何处:在询问或想象那位隐士的位置在哪里。 - 白云知几重:比喻隐者就像云层一样深不可测,难以捉摸。 细泉鸣碎石,远籁起高松。 - 细泉鸣碎石:形容小溪流水声和石头碰撞发出的声音。 - 远籁起高松
碧涧同饮丽景楼分韵得花字 醉倚歌楼上,归来帽欲斜。 山衔半规日,云间一棱霞。 砌雪胶庭草,檐冰坠瓦花。 明朝重有约,同访赵州茶。 译文: 我醉倚在歌声悠扬的歌楼上,归家时帽子都快要斜了。山峰仿佛衔着半弯新月的阳光,天边云层之间露出一道绚丽的霞光。雪花落在庭院的青草上,檐头的冰块落下,像是坠落的花朵。明早我们再次相约,一同去拜访赵州的茶馆。 注释: 1. 碧涧同饮:形容景色秀丽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著名篇名句,题材相对分散,名句出处也多为集中的文段,考生应借助于文选,将相关句子在考卷上一一对应,得出答案。本题属于直接默写,考生只要平时加强记忆,注意字形书写,准确书写出字词的含义,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①萧然一弊庐:简朴的居所。弊庐:简陋的房屋。②门巷似樵渔:门前的小路和巷子好像山间小溪一样。③鸡犬情相得
【注释】 1. 过林:指从树林经过。石田湖上所居:指作者隐居的住处。 2. 第一桥:指诗人所居住的地方,即第一座桥。柴扉:用木料做的门,这里指简陋的房屋门户。钓矶:垂钓的石矶。 3. 天晴:天气晴朗。扶杖:拄着拐杖。出:出门。寺近:靠近寺庙。与僧归:和僧人一同返回。 4. 梁燕:古代传说燕子筑巢于屋梁。穿帘:穿过竹帘。沙鸥:沙滩上的海鸟。入屋飞:飞进屋里。 5. 几回:多次。吟苦处
寓拥叶精舍 禅房静掩扃,长日勘传灯。 身健高飞鹤,心空入定僧。 炭烟生湿瘿,檐水滴晴冰。 从此无依恋,相随只瘦藤。 注释: 1. 禅房:禅宗寺院内的修行室,通常用于打坐冥想或诵经念佛。 2. 长日:长时间、漫长的时间。 3. 勘传灯:指的是在禅房内进行长时间的冥想或诵经。 4. 身健:身体健康,形容身体强健。 5. 心空:内心清净,没有杂念。 6. 炭烟生湿瘿:指燃烧的木炭会产生烟
【注释】 ①过:拜访。沈东林:人名,生平不详。②青竹坞:地名,在今浙江桐庐县境。③白莲人:指隐者、僧人等。④留客:留客人住宿。⑤贫:指贫穷。⑥花木四时春:指园林中的花木一年四季都盛开着。 【赏析】 《访沈东林》是一首写访友的诗,诗人与好友在深山老屋中相见,友人居处清幽,无车马之喧,只有竹林和莲花相伴。诗人在友人那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并写了一首诗寄给友人。这首诗表达了他与友人相知相惜的情谊
【注释】 过叶苔矶:经过叶苔矶这个地方。叶苔矶:地名,在浙江桐庐县西。故居:旧居。有感:有感怀。 天井坊中:指叶苔矶附近的天井街。天井坊:地名,在叶苔矶附近。过:经过。 令人忆故知:使人想起过去的朋友。 几回上心处:几次登上高处思考。心处:心中。 诸老:许多朋友。倚楼时:登高远望的时机。 负暄稿:写诗作文。负暄:晒太阳取暖,这里指冬天写诗作文章。 谁传咏史诗:是谁把咏史诗传给我的? 坐间年最小
【注释】 留别干月亭:在山边水际分别。 客中愁送别:在旅途中,因思念友人而愁苦。 最是情相得:最能使人动感情的是彼此之间的情感。 犹教老不禁:还是不能抑制自己。 离怀空记忆,远信有浮沉:别离时,心中只有对朋友的思念,无法回忆过去。远行时,书信往来,消息不定,令人心绪不安。 争似长携手,山边水际吟:不如长久地手牵手,在山水之间吟诗唱歌。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四句,前二句写送别之情
诗句解释: 1. 山路亦迢迢:描述的是通往明月堂的道路漫长且艰难。 2. 殷勤访久要:表达了诗人对明月堂的深厚情感和频繁的探访,"殷勤"表示热情而诚恳,"久要"可能指的是长时间的期待或约定。 3. 三门虽未入,一仆已相邀:虽然还未到达目的地,但已经有人在路上等候并邀请他。这里的“三门”可能是通向明月堂的三个主要入口,"一仆"指一个仆人。 4. 枕臂眠平石:描述了诗人靠在平坦的大石头上休息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