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先要读懂原诗内容,然后结合原诗进行赏析,注意分析原诗中的重点词语。 返署:回到公署(官府)。十日山中咏采薇:《诗经•小雅》中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诗句,此处指代隐居生活的艰辛。万山回首尚依稀:回头望去满山都是山,但它们依然朦胧不清。犹:依旧,依然。依稀:模糊隐约的样子。诗人在山间隐居,虽然身居深山,却仍能遥望到远方的山脉
注释: 1. "门有烟波屋有林" - 描述门前是烟波浩渺,屋外则是林木茂盛。 2. "笥无华衮橐无金" - 形容简朴的生活没有华丽的服饰与财富。 3. "芳春逸兴花同发" - 春天里,诗人的闲情逸致与花儿一同绽放。 4. "永夜遥情月共沈" - 在漫长的夜晚,月光伴随诗人的情感而逐渐消失。 5. "鹦鹉螺前开笑口" - 描述鹦鹉螺(一种海贝)在面前展开笑容。 6. "蠹鱼编里问初心"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基本技能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意象的内容来加以概括。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及思想情感。 “朔四日泛海赴安平镇”:朔,农历每月的初一。四日,指农历正月初四。泛,通“方舟”,古时用船。赴,往。安平镇,地名,在今山东潍坊市安丘东南。诗人于春节后初四这天乘舟出发,前往目的地。 “异国春回问鹿亹”:异国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游的诗。全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出春天里一幅美丽的画卷:春台花满赤嵌边,万里流光海市妍;鱼鸟之间游化国,图经以外问桑田;波吞广漠原无地,帆饱曾飔欲上天;自识浮踪真在梦,烟中着脚镜中旋。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春天游览时有感而作的。 “春台花满赤嵌边”,首联点题,写出了春日景色。赤嵌山是马来群岛上最大的岛屿,位于马六甲海峡南口。这里指马来半岛。此山因产宝石得名
诗句释义: 1. 霁晓空天散冷光,飓风三日断横洋。 - “霁晓”指晴朗的早晨,“空天”形容天空广阔无云,“冷光”暗示着清晨的寒冷和清朗。“飓风”是指猛烈的风,“三日断横洋”说明这股飓风肆虐了三天。 2. 归营戍卒春逃瘴,阅世山翁夜吒霜。 - “归营”指的是士兵们回到营地休息,“戍卒”是指守卫边疆的士兵,“春逃瘴”意指在春天时节士兵们因天气炎热而逃离瘴疠之地的瘴气
【译文】 万里漂浮的浮云,看它们轻快地飘过眼帘,狂傲的浪子阅尽世间沧桑。 不种田、不织布的人有何益处?能啸叫、会歌唱也充满感情。 醉后挥毫作诗招引旧友,花盛开时对着月亮追忆前生。 朝廷官场须信无长策之妙,是逃避名声还是接近名声? 【注释】 1. 春兴:春日里兴起的诗篇。 2. 浮云:飘忽不定的云彩。 3. 狂奴:放荡不羁的人,此处指作者自己。 4. 纵横:意气用事,任意妄为。 5. 啸:发出声音
诗句释义 1 瀛南曾见几浮槎: “瀛南”通常指的是南方,这里指代南海;“浮槎”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用来漂浮的木筏或竹筏。这一句的意思是在南海(瀛州以南)曾经见过几只漂浮的木筏。 2. 望古多才似尚夸: “望古”指的是回顾过去,“多才”是指有很多才能,“尚夸”则是指依然自负地夸耀。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古人才华横溢、自视过高的感慨。 3. 文祭鳄鱼悲瘴岭: “文祭”是文化上的祭祀
《题诸罗县馆室》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风诗,由清代诗人孙元衡所作。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醉上篮舆醒着鞭: - 醉上篮舆:形容诗人醉酒后乘坐着篮子车的情景。篮舆,古代一种简易的交通工具,类似于今天的小车或马车。这里的“篮”可能指的是一个篮子,而“舆”则是指车厢。 - 醒著鞭:醒来后手持马鞭准备出发。这里的“醒著”意味着诗人醒来后准备继续他的旅程,而“鞭”则是出行时常用的工具。 -
居赤嵌一载矣,计日有注释:在赤嵌城居住了一年。 译文:我在赤嵌城已经生活了一年。 赏析:《春望》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因战乱而流寓于长安时作的。 心迹经年两自嗤,一官寒瘦一编诗。 注释:心中的想法和踪迹经过一年多时间,自己感到可笑,一个官职让我变得消瘦,但我还写了一首诗。 译文:心中的思考和踪迹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后,我感到好笑。一个官职让我变瘦了,但我还写了一首诗。 赏析
【注释】 斋日:指僧人在斋戒日。书意:书信的内容。 飞潜物性有升沉,乡入无何岁月深:飞潜物性有升沉,指人或事物的境遇、地位或命运有高有低,有起有落。乡入无何岁月深,意思是说无论何时归乡,故乡的变迁都是那么迅速,不知不觉中已过去了许多年。 起视秋云归视镜,昼观潮水夜观心:起视秋云归视镜,早晨起来看看窗外飘动着的秋云。昼观潮水夜观心,中午看看江水涨潮的情况。 言敦宿好惟开卷,愿息尘机偶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