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儆
诗句原文: 斜阳波底湿微红。朱栏翠袖倚轻风。平平山色有无中。 译文: 夕阳映照在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水面上的微红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朱红色的栏杆下,绿衣女子依偎着轻轻的风。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关键词解释: - 斜阳波底:指夕阳的余晖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光影图案。 - 微红:形容夕阳下的湖面泛出柔和的红色。 - 朱栏翠袖:形容栏杆和女子穿着翠绿色的衣服
【注释】 竹洲:《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这里指在湘水的西岸的竹林中过夜。七夕:古代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是牵牛星与织女星一年一度的相逢之时。 【译文】 秋到郊外,白天黑夜都很凉快。黍稷作物已经高高地垂下了黄色,荷花还有晚来的清香。 天上的七夕佳节,人间的美好景色就是秋天的风景
【诗句原文】 十里青山溯碧流。夕阳沙晚片帆收。重重烟树出层楼。 人去人来芳草渡,鸥飞鸥没白蘋洲。碧梧翠竹记曾游。 【译文】 十里的青山倒映在碧绿的流水中,夕阳洒下金色光芒,小船收起了帆。烟雾笼罩的山峦层层叠叠,仿佛出现在高楼之中。 人们来来往往,踏过芳草小径,鸟儿飞翔或消失在白苹洲上。翠绿的梧桐和郁郁葱葱的竹子,都曾是我游玩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间活动的词作
【解析】 此诗写秋景,以“积雨霁穷秋”开首,点明节序。次句“柴扃立清晓”,是说诗人在清晨开门时,发现院内柴门紧闭,只有几缕残阳斜射进来,照得庭院一片明亮。第三句“溪光照烟岫”,是说溪水映照着烟雾缭绕的山峰;第四句“未觉秋容老”,是说诗人没有感觉到秋天已经来临了。以下四句,写秋林景色。“溪边乌臼林”,是说溪边的松树、柏树、枫树林,都染上了一层殷红之色,像无数火炬似的;“他日没飞鸟”,是说这些树林里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读懂内容,把握诗人情感、思想,然后分析诗歌的手法技巧,最后体会诗歌的思想主旨和语言特色。答题时,先指出该诗的艺术手法,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赏析。本题主要从表现手法(如拟人、借景抒情等)、炼字、用典、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 “修途转清溪,孤村带寒日。” 这两句写杨村道中景色,以“孤村”起首,便点明是行旅之途中所见到的杨村。而“带寒日”
【注释】 忆昨去家时:昨天离开家的时候。 凉风肃巾屦:凉风习习,拂去了我头上的巾子和鞋子。 闾里重远别:邻里之间,又发生了一场别离。 祖席烦亲故:在祖辈的宴席上,又麻烦了亲戚和朋友。 期会趋晷刻:按照预定的时间,我赶着时间去赴约。 仓卒戒徒御:急忙命令随从的人,准备车马。 首尾遍吴楚:前后经过的地方,都是江南一带。 复退分携处:回到故乡后,又要分别。 岁月拂尘壁:岁月无情地掠过了墙壁。
【注释】 1. 效樵歌体:模仿樵夫吟唱的体裁。 2. 清晨早起:早上起床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3. 小阁遥山翠:小阁楼外面,遥望远处山峦,一片绿色。 4. 颒面整冠巾:洗脸梳头,整理好帽子和围巾。 5. 问寝罢、安排菽水:询问父母是否安好,安排好饮食起居。 6. 随家丰俭:根据家里经济情况决定。 7. 五侯鲭:古代高级官员的菜肴。 8. 软煮肉:将肉类用软水煮着吃。 9. 熟炊粳(jīng)
竹里全无暑气,溪边长有清风。荷花落日照酣红。雨过遥山翠重。 老作宫祠散汉,本来田舍村翁。腰缠三万禄千钟。也是一场春梦。 【译文】 竹林深处没有夏天的酷热,溪边总有清凉的微风。荷花在烈日下绽放出鲜艳的红色,雨后的远山翠绿更加浓密。 年老时曾做过朝廷的散官,本就是乡村的农夫。腰间缠着三万两的银两,享受着千钟的俸禄。 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春梦,醒来后一切都归于虚无。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属于中调
念奴娇·寿程致政 凉生秋早,正梧桐院落,风清月白。帘卷香凝人笑喜,应是瀛洲仙谪。云绕画梁,花明彩服,中有人华发。恩袍蓝绿,高年况已逾百。 最是有子宜家,兰阶方竞,珠履延佳客。好唤凌波来洛浦,醉促霓裳仙拍。玉井开莲,金茎承露,莫惜金尊侧。试占弧兆,祥光已映南极。 注释: - 凉生:形容天气渐凉。 - 正:正好。 - 梧桐院落:指院子中的梧桐树。 - 风清月白:清风徐来,明月皎洁。 -
注释: 飞桥驾着鹊车在天津上空架起,云驾驭的车辆即将出发。 只恨自己不能与你相见,等到相见之时你却匆匆离去。 插竹于垂丝之中实在可笑,想向织女乞求她的手艺。 织女虽然多巧,但总是多愁善感。 即使有千般技巧,她也无法劝说我留下。 赏析: 这是一首七夕节的词作。全词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材,写天上银河相隔,人间男女情深。上片写七夕之景,下片写牛郎、织女之恋。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