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斯植
【注释】 子规:杜鹃的别名,鸣声凄厉,相传是蜀王杜宇的魂魄所化。 游魂如可见:指诗人想象中的游魂(即杜鹃)似可望见。 况复雨霏霏:何况又下着细雨纷纷。 隔水栖无地:在隔着水的地方栖息没有地方。 经春叫不归:过了春天还是叫个不停。 影随芳树没,声入野花飞:杜鹃的影子随着美丽的树林消逝,它的叫声随风飘进遍地野花之中。 那忍东风里,凄凉上客衣:那怎能忍受在春风中听到它的哀怨之声呢?这是指诗人自己。
寄深居冯发管 相怀千里外,空望极遥天。 处世唯今日,看花忆去年。 春风生岛树,夜月满渔船。 此后闲寻处,应须借榻眠。 注释: 1. 寄深居冯发管:寄情于远方的朋友冯发管(可能是指一个远方的朋友) 2. 相怀千里外,空望极遥天:彼此相隔千里之遥,只能望着遥远的天空,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 3. 处世唯今日,看花忆去年:活在当下,但常常回忆过去的花开,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
解析 第1句:“世路长安里,三年别钓矶。” - 解释: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长安(当时的都城)的生活中,已经度过了三年时间。这里的“钓矶”可能是指一个供人钓鱼的地方,也可能是诗人隐居或修行的地方。 第2句:“只因吟事僻,宁免识人非。” - 解释:这里表达了诗人因为其文学或诗歌创作的特殊爱好(“吟事”即指此),而避免了一些世俗的是非之扰。 第3句:“性拙趋时少,家贫过客稀。” - 解释
注释: 怀芳林处士 - 怀念芳林的处士(指陶弘景)。 相思不可见,江路正迢迢 - 相思之情看不到对方,只能遥望远方的江路。 烟树同吟远,关河入望遥 - 烟雾中的树木和远处的景色,都让人感到遥远。 昼长花影转,风定篆香销 - 白天时间变长,花的影子也在转动;风吹停后,篆香也消散了。 遥忆君居处,钟声隔暮潮 - 在远方思念你的居所,听得到钟声传来时,就仿佛看到傍晚的潮水。 赏析:
【注释】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附近。东浦、西浦:指长江的东岸和西岸,即今天的长江南岸和江北岸。六朝:指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登临:登高而凭吊。寒潮:指江水在春天涨满时,从北向南流动,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景象。自往还:指江水从春至秋不断循环往复。 【译文】 站在天津桥上远望金陵古城,好像看到了玉门关一样。 月色穿过东西两侧的长河,江流将远方的山岭隔开。
【诗句】 1. 石榻相期久,闲寻到野房。 2. 春归芳草暗,云入楚山长。 3. 人影分孤驿,鸡声落曙桑。 4. 凄凉千古事,回首两茫茫。 【译文】 我与你约定的石榻已经很久未见了,于是闲暇之时去郊外的房屋中寻找你。 春天归来时,芳草在昏暗中生长,云雾飘入了楚国的山峦中。 人影在孤独的驿站中分散,鸡叫声在破晓时分落在了桑田。 凄凉的是千年前的事,我回头望去,只见一片迷茫。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 “何处问归程?” - 注释:询问归途的目的地在哪里。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对未知归途的迷茫和焦虑,展现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墨客中颇为常见,通过询问归程,诗人将自己的心情寄托于自然的广阔之中,期待着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第二句 “沧茫入句清。” - 注释:广阔的江边景色被描述得如此清晰。 - 赏析:这句描绘了江村的自然风光
【注释】 喜人:指诗人。归幽栖:隐居山林。霄汉:天空,这里指朝廷。分:别。思欲迷:思念已迷。石房西:指隐居之地的西侧。涧急:山涧水声急促。松摇月影低:月光照射在松枝上,显得暗淡低垂。要知:须知,了解。人静夜,犹自怯猿啼:要知道夜晚寂静时,还害怕猿猴的叫声。 【赏析】 此为隐居山林后写的一首山水小诗。 首联写分别后对友人的思念。“霄汉分携久”,即从天边分手已很久了;“吟怀思欲迷”,因思念而神思恍惚
译文 高高的云汉阁,气势凌空。遥望天涯,仿佛进入云端。云朵遮蔽山中的鸟儿的身影,春天的气息弥漫整个田野。连绵的雨水催促花朵凋谢,寒冷的樵夫背着太阳回家。焚香端坐时,感觉世间的尘嚣已变得稀薄。 赏析 首句“高阁势凌虚,天涯入望微”: 这句诗通过描绘高高的云汉阁和遥远的天际线,营造了一种深远的空间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势凌虚"形象地描绘了阁楼之高
【注释】: 送觉上人:为送别觉上人作。觉,姓。上人,指和尚。 千里去:一作“万里去”。 又见落花飞:又见到飘落的花瓣随风飞舞。 水国:水上国家。今宵别:在今夜分别。 天涯:形容远隔。 隔岁:一年之后。 岸多春树密:河岸上树木茂密。 滩小夕阳微:河滩狭窄,夕阳西下时,光芒微弱。 后夜扁舟月:后半夜乘船在月光下行船。应:当。 宿鸟稀:停歇在树枝上的鸟稀少。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