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其二 壬子九日约诸幕客游龙山 领青油车骑出郊坰,来游晋龙山。喜水天澄霁,稻畦镰净,榆塞戈闲。登高谩酬佳节,一笑破苍颜。剩泛茱萸菊,杯莫留残。 休说参军往事,意当时凝眺,不到长安。赖座间小异,豪气眇尘寰。到如今、祗成佳话,记封姨、曾荐众宾欢。吾曹事,有如此酒,要共弹冠。 【注释】 1. 郊坰(jīng):郊外原野。 2. 登高:登高而赋诗。 3. 觞(shang):酒杯。 4.
【赏析】 《八声甘州·其三自和》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作者感叹浮生短暂,俯仰之间已成空,然而依然拥有这江山美景;下片写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仍与宾朋欢聚,希望流芳百世,不恋片刻欢乐,姑且以楚调慰藉。全词表达了词人对人生无常、时光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美酒的怀念之情。 【注释】 1. 怅:遗憾,惋惜。 2. 俯仰:低头抬头,形容时间很短。 3. 依然:仍然,依旧。 4. 江山
诗句 1. 壮东南、飞观切云高,峻堞缭波长:描述扬州城东南方向的景象。 2. 望蔽空楼橹,重关警柝,跨水飞梁:眺望远处的高楼和城墙。 3. 百万貔貅夜筑,形胜隐金汤:形容扬州城的军事防御,强调其隐蔽在金汤(古代一种坚固的护城河)之中。 4. 坐落诸蕃胆,扁榜安江:扬州城坐落在诸国心脏地带,有安定江山的作用。 5. 游子凭阑凄断,百年故国,飞鸟斜阳:游子凭栏远眺,感慨自己流离失所
八声甘州·其二 古扬州、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问竹西歌吹,蜀冈何许,杨柳鬖鬖。行乐谁家年少,两两更三三。知我江南客,走马来看。 过却长亭烟树,云山点点,烟浪漫漫。料桐花飞尽,夜合绕阑干。倦绣闲庭昼永,望天涯、芳草忆征鞍。平安使,吴笺谩遣,欲寄愁难。 译文 扬州古时景色壮观,压住了长江的北岸;它的地势优势,在东南方向无与伦比。你问我:那竹西歌楼里的歌声和乐曲,它位于何处?蜀冈之上,杨柳青青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词。上阕写姑苏台的景致,下阕借古喻今,抒发作者的感慨。全词用典精当,意境开阔,情志高远(或:含蓄蕴藉)。 【答案】 译文见“赏析”。 注释: ①八声甘州:双调,九十三字。②霁:雨后天晴。③辇路:皇帝所乘之车驾所经之路。④粉黛:女子的化妆品。⑤女墙:城上的矮墙,泛指城郭。⑥西子: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西施,此处代指吴国。⑦鸥矶:水中的小岛,多鸥鸟栖息。⑧消磨
八声甘州·其三·和梅津 【注释】 1. 行云梦影:形容景色如梦似幻。 2. 步凌波:行走在水上。 3. 仙衣剪芙蓉:仙女般的服饰,如同剪裁的荷花一样美丽。 4. 杯前烛下:指宴会或聚会的场景。 5. 十香揾袖:指用香料擦抹衣袖,增添香气。 6. 玉暖屏风:比喻温暖舒适的环境中。 7. 分种寒花旧盎:指曾经种植过一些寒冷季节的花卉。 8. 藓土蚀吴蛩:侵蚀了藓土的吴地蟋蟀。 9. 烟海沈蓬
【译文】 又到了泸水流出的地方,江声汹涌像大鼓在轰鸣。正当南人争相盼望,转移虎符,弹压鲸波的时候,还没有见到元戎的羽葆。百姓已经心满意足。不必等到宫中选派,像李牧那样的廉颇一样。 回头望北方边境一带,似乎乘船渡过河流,没有船只可以渡河。即使系上缆绳头到衣服尾,也没有办法。□公忠诚愤怒,想发誓江,无日不酣歌。当津的人,不应该袖手旁观,长久宴饮在江沱之上。 【注释】 泸水:泸溪,即今四川泸州地区
八声甘州 · 怀渭川作 自秋来、多病意无聊,不作渭川游。想兰菊凋疏,松筠茂密,亭馆清幽。四望遥山万叠,叠叠翠光浮。人道蓬莱岛,仿佛瀛洲。 居士心迷丘壑,念迂疏老懒,难觅封侯。看才能成事业,且自抽头。携老稚、团栾百口,要他年、在此作菟裘。无言也,此生心事,都付东流。 注释解释: 1. 自秋来、多病意无聊:自从秋天以来,身体不适,心情郁闷,没有兴致。 2. 不做渭川游:不去参加渭水边游览
【注释】 吴编修解任:吴应箕。吴应箕(1584—1646),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字次尾,号小辨。太仓人。万历进士,崇祯时任左中允。南都陷落后隐居不出。天启四年(1624),应诏入朝,授礼部主事,与杨涟等共劾魏忠贤。因触忌被革职归里,闭门著书。崇祯三年(1630)起用为兵部侍郎,进户部尚书;十四年(1641)以病乞休,家居不复出仕。卒年七十四。有《二乡亭集》,又著有《石匮书》、《三史拾遗》等。
【注释】: 1. 八声甘州:词牌名。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十一句七仄韵。 2. 千峰:指众多山峰。未晓:天还没亮。 3. 西风:秋风。吹角:古代用牛角号作为报警的工具,也泛指警报。 4. 拥貔貅:形容军队雄壮威武。貔貅是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古人认为它能够辟邪驱鬼。 5. 旌:旗帜。:同“旌”,“旌旗”的繁体字。十里:指十里长亭。 6. 灯棋:旧俗元宵节有观灯和打灯笼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