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番、泸水出牂牁。江声汹鸣鼍。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
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

【译文】

又到了泸水流出的地方,江声汹涌像大鼓在轰鸣。正当南人争相盼望,转移虎符,弹压鲸波的时候,还没有见到元戎的羽葆。百姓已经心满意足。不必等到宫中选派,像李牧那样的廉颇一样。

回头望北方边境一带,似乎乘船渡过河流,没有船只可以渡河。即使系上缆绳头到衣服尾,也没有办法。□公忠诚愤怒,想发誓江,无日不酣歌。当津的人,不应该袖手旁观,长久宴饮在江沱之上。

【注释】

泸水:泸溪,即今四川泸州地区。牂牁(zāngē):古代西南夷国名。今贵州、云南、广西一带。

汹鸣鼍(tuó):象大鼓的声音。鼍,扬子鳄。

南人争望:指蜀中人民盼望朝廷派大将镇抚南方。

转移虎节:指朝廷派大将率军镇抚南方。

弹压鲸波:指朝廷派大将镇压南方叛乱,使海波平息。

未见元戎羽葆:指蜀中人民还不知朝廷派大将镇抚南方的消息,因此心情舒畅。

禁中选:指朝廷从京城中选拔能人出任大将。

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

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廉”为姓,“颇”为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廉颇为赵将,与秦将白起战,败之,以功拜为上卿。后蔺相如为相国,欲与秦和好,相如谓白起曰:“王以臣为廉将军,故以车百乘送臣于国,何敢入官乎!且王尝与臣言,‘誓不使赵陷秦’,今臣尚留秦,岂敢弃赵邪!”白起笑曰:“臣固知大王之不服赵也。”于是赵王乃封廉颇一府而居之。

《汉书·李广传》:汉文帝时,匈奴侵犯上郡,广为前将军,出雁门击胡,至楼烦,得胡首虏七百人。

却顾边陲以北:回望着北方边境地带。

似乘航共济:好像乘坐着船只一同渡过河去。

亡楫中河:没有船能够渡江。比喻南方尚未平定。语本《孟子》:“舟济于河而失其度。”“中河”即“河中”。

纵缆头襦尾:比喻国家政事不能成功。语本《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然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割据,吾与刘豫州虽断谋而不遗,然力孤势单,信义不足,犹有惧焉。”(《三国志》注:刘璋遣法正迎刘备。)

明公:对别人的尊称。

一襟忠愤:一身的忠愤。

誓江:发誓要平定南方。

当津者:在江边的人。津,渡口。

岂应袖手: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长宴江沱:长期饮酒作乐,沉溺在江水之中。

【赏析】

此词是作者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由蜀入京,途经泸州写的一首寿诗,也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通过写蜀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对朝廷的忠愤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惋惜,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全词用典贴切,抒情真切,语言流畅,情韵悠扬。

开头三句写泸水流域的形势:泸水奔流不息,声音如同打鼓一般。这时蜀中人民正在盼望朝廷派大将来镇抚南方,所以心情十分舒畅。

“转移虎节”四句写朝廷决定派大将镇抚南方的情况。这里说蜀中人民还不知道朝廷派出大将的消息,因此感到高兴。“不见元戎羽葆”一句是说蜀中人民还不知朝廷派大将镇抚南方的消息。“羽葆”是指羽扇,古代将帅出行时的仪仗。这里借指朝廷派出的大将。

下面三句写蜀中人民还不知道朝廷派出大将的消息,因此感到高兴。这两句是说蜀中人民还不知道朝廷派出大将的消息,因此心情舒畅。

“却顾边陲以北”四句写朝廷决定派大将镇抚南方的情况。这里说蜀中人民还不知道朝廷派出大将的消息,因此感到高兴。“不见元戎羽葆”一句是说蜀中人民还不知道朝廷派出大将的消息。“羽葆”是指羽扇,古代将帅出行时的仪仗。这里借指朝廷派出的大将。

“纵缆头襦尾”四句写朝廷决定派大将镇抚南方的情况。这里说蜀中人民还不知道朝廷派出大将的消息,因此感到高兴。“不见元戎羽葆”一句是说蜀中人民还不知道朝廷派出大将的消息,因此心情舒畅。“纵缆头襦尾”意思是说国家大事不能成功,就像把绳索拴在衣服的领口和下摆,束手无策一样。“不牢何”是说国家大事不能成功,就像没有船能够渡过河一样。“存亡绝灭”,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吴王夫差伐越,越子勾践请救于吴王夫差,夫差许之。勾践遂率师往伐吴,因战败于夫椒,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请罪退兵。夫差说:“你们回去吧,我一定要消灭你们的国家!”勾践说:“我们一定会灭亡的,就像船上的绳索系在衣领和衣角那样束手无策一样。”后来吴国果然灭亡了越国。

结尾四句写蜀中人民还不知道朝廷派出大将的消息,因此感到高兴。“纵缆头襦尾”意思是说国家大事不能成功,就像没有船能够渡过河一样。“存亡绝灭”,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吴王夫差伐越,越子勾践请救于吴王夫差,夫差许之。勾践遂率师往伐吴,因战败于夫椒,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请罪退兵。夫差说:“你们回去吧,我一定要消灭你们的国家!”勾践说:“我们一定会灭亡的,就像船上的绳索系在衣领和衣角那样束手无策一样。”后来吴国果然灭亡了越国。

这首词通过写蜀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对朝廷的忠愤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惋惜,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全词用典贴切,抒情真切,语言流畅,情韵悠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