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瑞恩
凤栖梧自题“梧桐馆吟秋图” 泠泠何地秋声音起,想听秋声,只在桐阴里。风定芙蓉香十里,烹茶唤醒娇嫞婢。 把卷论文人有几,还是芭蕉,了解我心中意。不读书明眼底,增添许多愁滋味。 注释: 泠泠:清冷的声音。何地:哪里。秋声音起:秋天的声音在何处响起。想听秋声,只在桐阴里:想要听到秋天的声音,只能在桐树的树荫里了。风定芙蓉香十里:风停了,芙蓉花散发的香气传遍十里。烹茶唤起娇嫞婢:烹茶时唤起娇俏的女仆
【注释】 六桥,杭州西湖名胜。 “系艇”、“鸥波”两句,描绘湖上景色:湖中水鸟在碧浪中游弋,远处青山掩映着绿杨树。 “渌水”、“浓似染”,形容湖水碧绿,如同用浓墨点染过;“最销魂”三句,写雨景:几阵疏疏的雨点,打湿了湖面和水面上漂浮的浮萍;雨后湖面上飘荡着片片浮萍,随风而散又聚,令人心醉。 新诗,指《吴歈》词。 长洲,地名,今江苏苏州。西冷,地名,在今浙江杭州西南
【注释】 青梅:泛指未熟的梅子。累累:众多的样子。频:频繁。憔悴:形容人因忧愁、困苦而容颜消瘦。惜:怜惜。看它:指蜜蜂和蝴蝶。鱼书:书信。怊怅:惆怅失意。 【赏析】 “青梅”两句,写梅树结了青青的梅子。这梅子是未熟的,所以诗人说“累累”,而且梅子多得很,所以说是“累累枝头”。“狂风”两句,写狂风突然袭来,把梅子吹得一个一个坠落下来,而自己却因此而憔悴。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梅子的坠落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分情景式默写和一般式默写,本题属于情景式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晓”“窈窕” “偏”“钟期”。 【答案】 好景最饶春晓。一树丁香花窈窕。更听佳客到。落叶辞枝偏早。别有伤秋怀抱。凭与钟期赓曲调。知音从古少
【注释】 惜分飞:又名《一剪梅》、《醉花间》。双调,五十五字。上阕末三句四仄韵;下阕末三句亦然。此词是一首闺怨词。“瞥见枝头”二句,写词人见到梅花,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愁绪顿生。“何处砧声”二句,写听到远处的捣衣声,更加愁上加愁。“金剪裁成”三句,写自己亲手裁剪丝织品,寄给所爱的人。“休论”二句,劝慰对方不要为贫贱而苦恼。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闺怨诗。 上片写景起兴:作者看到梅花开放了
解析 1 诗句:春遍江南风细细。正是嫩寒天气。燕子衔泥,提壶唤雨,十里软红尘滓。袷衣初试。看波绿粼粼,野鸥乍起。一路桃花,浅深红到半山里。 2. 译文:春风吹遍了整个江南,空气清新而温暖。正是春天的初暖时节。燕子在衔着泥土筑巢,人们提着酒壶召唤雨水滋润大地。十里路的软红尘滓都被春风吹拂得生机勃勃。穿着新衣试穿袷衣,看到江水清澈波光粼粼,野鸥忽然飞起。沿途盛开的桃花,深浅不一的颜色延伸到了半山腰
【注释】 卜居:定居。幽独:隐居,清静。魏紫姚黄:比喻菊花的颜色。种菊:种植菊花。邻家佳种:指邻家的好种子。轻携:轻装携带。斸篱(jiǎn lí):挖土培篱。采菊:采摘菊花。秋深:秋天。补来曲曲:形容篱笆修整得非常漂亮。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自题《种菊补篱图》的词作,抒发了作者在隐居生活中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上片主要描写了作者居住的环境以及自己的情感;下片则描绘了种菊的过程和收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首七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半弯眉子被云遮。柳乍舒芽。绿窗绣罢并头花。还向灯前题锦句,寒逗轻纱。 - “半弯眉子”指的是眉毛的形状像弯曲的月亮,“被云遮”形容眉毛被云雾遮掩。 - “柳乍舒芽”描述柳树刚刚发芽,春天的气息。 - “绿窗绣罢并头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窗户边,女子已经完成了刺绣工作,绣出的花朵与眉毛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 -
秦淮月,望断楚云低。 生怕风高多鬼语,还惊潮落有莺啼。 愁煞画楼西。
竹屋纸明窗。 聊可支床。 小亭一角绕长廊。 曲曲层台如雁齿,合种花王。 草绿满庭芳。 亚字红墙。 碧桃谢却桂枝香。 可惜梧桐新雨后,少个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