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祺
注释: 咏史三十一首:这是一首咏史诗,共三十二句。每句一韵。前四句写辛散骑对太常的感怀;第五至第八句写物极必反的道理;第九至第十二句写宜乘此大捷归向天朝;第十三至第十六句写诚廉附庸的冉闵;第十七至第二十四句写晋人以死拒敌,是晋的骄傲;第二十五至第三十二句写陇西义士不吃汉贼之食,是他们的气节。 辛散骑:即辛毗。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所闻谊至高
【注释】 1. 晋阳:今山西太原,当时为唐朝的北方重镇。甲:指战乱。适从:指是否出兵。 2. 欲鼓行而西:想率兵向西进发。 3. 屈突凭坚城:指屈突通凭借坚固的城池。 4. 此策:指出兵的策略。危道:危险的道路。腹背:前后两面。 5. 莫若:不如。攻河东,主之自裴寂:最好攻打河东,由裴寂主持其事。 6. 公子曰不然:有人对公子说不应该这样做。 7. 兵贵风雨疾:用兵打仗时,应该像风雨一样迅猛猛烈
在阅读《咏史三十一首·其三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贞观二年诏,谋反之心岂独为”这一句。这里“诏”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颁布的命令,而“谋反之心岂独为”则表达了对那些心怀不轨者行为动机的批判。 “为何事不发,告密亦有宜”透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氛围的看法。他认为人们之所以选择告密,是因为担心自己受到牵连或是害怕报复。这里的“宜”可以理解为“应当”或“适合”,意味着告密在当时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注释与赏析: 曷当任术数,破觚刓其方。 ——何必追求权谋,破坏规矩以迎合他人。 何者:为什么。 曷当:何须。 术数:计谋、权术。 觚:圆形的器物。此处指方形的规尺。 刓:雕刻,削去棱角。 方:法度、规范。 权者衡重轻,道非反常方。 ——权臣衡量事情轻重时,违背了正常规律。 权者:有权势的人或统治者。 衡:秤,用来称重的工具。 重轻:事情的轻重,引申为权衡利弊得失。 道:原则、规律。 反常方
注释: 起冶自铸兵,铠仗曾不给。 迄夫驻雍邱,甘苦共士卒。 约已务施予,新附勤抚纳。 经略河以南,荡焉剪荆棘。 练兵仍积谷,指顾取河北。 国将有内难,王刘方搆隙。 大功知不遂,怏怏抱病殁。 江左遽偏安,不思进咫尺。 谁料王丞相,衰飒至此极。 其心爱一隅,用之恐并失。 幽冥逢镇西,可能无愧色。 即今寰海沸,龙蛇正杂遝。 咿喔邻鸡鸣,时贤酣枕席。 我此一瓣香,敬为豫州爇。 译文: 起冶自铸兵
翻译: 在诗的前两句中,“卡家尚书令”,“督军拒清溪”指的是卡家的家族成员担任了重要职务并在抵抗外敌时表现出英勇。 后两句则描述了家族成员战死沙场的悲剧,他们的英勇牺牲和母性的悲痛,以及父辈对子女尽孝的坚守,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诗句“导非社稷臣,正色曾箴规。”、“嗣皇尚未立,岂臣辞疾时”,指出了这位官员并非真正的国家忠臣,而是在君主即位前就因病辞职的情况。 然后是“又请免导官
诗句解释: 1. 亦知袁景倩,不敌萧道成。 - 这句话中的“袁景倩”和“萧道成”指的是两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袁景倩可能是被萧道成击败的一方。 2. 正如一木支,无救大厦崩。 - 这里用“一木支”象征性地比喻一个人或一个小团体试图挽救一个崩溃的大厦,但无济于事。 3. 顾谓其子最,名义古所敦。 - “顾谓其子最”意味着在考虑某人的儿子时,人们会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注释】: 1. 楚之谋复雠,亡命汝颍间。:楚国人谋划报复,逃亡到汝、颖之间。 2. 刺客未得当,深夜称疾眠。:刺客没有杀死仇敌,在深夜里假装生病而睡大觉。 3. 果自赍药从,情意殷殷然。:果然自己带上毒药,神情十分恳切的样子。 4. 客乃出匕首,以其状告焉。:刺客于是拿出匕首,并把匕首上刻的图案给主人看。 5. 将军裕所忌,努力自保全。:将军刘裕非常忌讳这件事,努力地保护自己。 6.
我们来理解这首诗的大致含义和背景。这首诗通过描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表达了对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的赞赏和钦佩。 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解读诗句: 1. “张俭亡命时,投止靡不容。” - “张俭”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因得罪权贵而被迫逃离京城。 - “靡不容”意指张俭无处可去,只能四处逃亡。 2. “或捐城委爵,或破族殒躬。” - 描述了当时一些人为了保命,不惜放弃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
【诗句解释与赏析】 第一首:侯景陷吴兴,太守书生耳。 - 注释:侯景攻破了吴兴(古郡名,今江苏省宜兴市一带),作为太守的书生只能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第二首:战败整衣坐,视死如脱屣。 - 注释:在失败后整衣坐下,面对死亡如同丢弃鞋子一样轻率。 第三首:吾忝任专城,朝廷危至此。 - 注释:我担任一城之长,朝廷却如此危险。 第四首:不能力匡复,是则深可耻。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