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注释】 登楼:登上高楼。关心事:为国事而忧虑。树也藏鸦:树枝上也有乌鸦栖息,比喻人事的变迁和国家的动乱(暗指金人入侵)。门也飞花:门前也有飘飞的花瓣,暗喻战乱中家破人亡的景象。可得青春驻鬓华:岁月流逝,容颜易老,但有志之士仍能保持青春不衰。别会:分别的时刻或聚会。锦帐琵琶:华丽的帐篷内弹奏琵琶,暗指歌舞升平的生活。毡帐风沙:简陋的毡帐中抵御风沙,暗指艰苦的生活环境。月子弯弯照那家
《采桑子 · 月夜忆素芝、娄东,次元韵》是一首描绘月夜下,思念远方亲人和美好自然风光的古典诗词。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释义: 1. 凌波立尽花阴月:“凌波”意味着在水面上行走,“立尽花阴月”形容诗人站在月光之下,似乎与周围的花朵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2. 窗掩文纱:窗户被帘幕遮掩着,“文纱”可能指的是装饰性的窗帘或纱质的屏风,这样的细节增添了一丝幽静和神秘的气息。 3. 衣卷轻纱
【解析】 此诗首联写画,颔联写人。全诗以“小像”开篇,点明题旨;中间两联则具体描绘了画家的外貌和神态;末联则是对其人品的赞美。 【答案】 译文:云溪的画像在静水中,容貌如同渔樵,画得比琼瑶还要美。谁能够画出好山水,好山水又在哪里?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题画来赞颂画家的画艺高超。诗中先写画家的肖像与渔樵相似,接着写他的画笔如澄澈的溪水,最后写他为人高洁,不慕荣利
采桑子 · 怀巢南武林赏梅记泛孤山棹,别也愁多。见也愁多。抱得芬芳奈若何。 可怜同是天涯客,卿占西湖。侬占南湖。两地清光月漾波。 译文: 赏梅的时候我在孤山划船游览,离别时的忧愁和相见时的忧愁都很多。我抱着梅花却无法消受,只能无奈地看着它们凋零。 可惜我们都是天涯沦落人,你占据了美丽的西湖,而我则占据了宁静的南湖。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是月光下的景色是一样的美丽,水面上的月光波光粼粼。 赏析
注释: 1. 安能郁郁常居住,去自萧然。归亦安便。——怎么能总是住在那郁郁葱葱的地方?离开后也感到心旷神怡。 2. 且作移家葛稚川。——暂且把家搬到像葛稚川那样的地方。 3. 人生到处堪留恋,琴写篱边。鸟和林间。只羡清闲不羡仙。——人生走到哪里都值得留恋,在篱笆边弹琴,在树林里听鸟鸣,只羡慕过着清闲生活的人,不羡慕神仙。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一首词作
【注释】 流人:流落之人,这里指作者。泛宅西溪:泛舟于西溪(即西湖)。辛党萍根:辛弃疾有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句,“辛党萍根”意谓辛弃疾的党羽和同伙。北归南共论: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在讨论。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当时南宋朝廷已无战可胜,而作者却仍以抗敌自许,希望收复中原。他一方面积极主张北伐,另一方面又担心北伐会招来异族的侵略。因此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双调,四十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四句,两平韵。此词为双调,上下片各四句,共八句,前后阕各两仄韵、两平韵,一韵到底。 庵堂点缀西溪好,:用笔写景,点出地点和时间。庵堂点缀:修饰美化。庵堂,僧尼修行的小屋。点缀,修饰美化。西溪:地名。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 词翰招魂:指作者以词作招魂。词翰,指文稿。 一片秋痕,艇子如云尽到门:意思是说,秋天的湖上
下面是对这首古诗《采桑子 · 丁亥岁暮即事》的逐句翻译及注释: 1. 诗句解读与翻译:冲寒八口携家去,矮屋青毡。铛卷同椽。朝日房栊晒水仙。 - 解释:《采桑子》是宋代诗人陈方恪的作品,描述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天里,全家带着家当离开简陋但温暖的小屋,前往江边。这里的“冲寒”指的是严寒天气,而“携家去”则表达了全家一同行动的场景。 - 译文:冒着严寒,全家一起带着家当离开了简陋但温暖的小屋,前往了江边
【注释】 丁亥:即宋孝宗隆兴二年。岁暮即事:指一年即将结束。 妨:妨碍。毂(gǔ):车轮的中心部分;这里指车轮。 澹(dàn)日:淡淡的日光,指落日。 缺月幽坊:缺月,指新月。幽坊,偏僻的小胡同。 屈指:用手指计算。韶光:美好的时光。 短长:指是非曲直、功过是非。 【赏析】 《采桑子》词调名,又名“贺新郎”。此词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冬,作者时年三十三岁
采桑子 · 丁亥岁暮天涯岁晚催归急,豚砦鸡栖。尽室同携。烟水家风老布衣。 寒宵拥絮愁无那,灯影迷离。梦影依稀。迢递霜钲月向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涯岁月已经很晚了,催促着我们赶快回家,家中的小猪和公鸡都安静地休息了。全家一起携带着行李,走在通往家门的路上。 寒冷的夜里我抱着被子,心中充满了忧愁,无法入睡。窗外的灯光在朦胧中摇曳,月亮也显得暗淡而低落。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