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注释】 忆秦娥:词牌名。“忆秦娥”三字为词牌的别称。 青灯:点灯用的青色油盏。 窗纸:指窗帘或窗户的纸,这里泛指窗户。 鸣窗纸:风吹窗帘发出的声响。 人千里:人在千里之外。 衾如水:被褥像流水一样平摊在床上(形容被褥平整)。 天涯:这里指远方。 别苦:离别时的痛苦。 【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怀念征人的词作。开头两句写室内的环境;接着写自己对这种环境的感受;最后两句写对方的感受
忆秦娥其二 雨潇潇。 琐窗默坐愁春宵。 愁春宵。 离人情绪,红杏花梢。 鱼书烟水愁迢迢。 黛眉深浅无心描。 无心描。 容光易减,镜里昏朝。 【注释】 1.“雨潇潇”:形容细密的春雨。 2.“锁窗”:指紧闭的窗户。 3.“默坐”:静静地坐着,指思念之情。 4.“愁春宵”:在漫长的夜晚里,因思念而感到痛苦。 5.“离人”:远行的人。 6.“情绪”:心情。 7.“红杏花梢头”: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 8
【注释】: 香风袅(袅):形容女子体香飘逸,随风飘散。 湘裙低衬凌波小:指穿着白色裙子的女子,步履轻盈,宛如在水边的荷花上行走。 凌波小:形容步伐轻盈。 行来印破:走路时,鞋子上的泥土被踩出的痕迹。 霜痕多少:形容泥土的厚度,霜降后,泥土变得更硬。 仓忙错走林间道:形容女子匆忙之中,误走了一条小路。 含羞愈觉丰姿好:形容女子害羞的时候,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丰姿好: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 搔头佯整
【解析】 本诗内容理解: “忆胞妹”三句,忆妹之小和妹妹之离,是诗人对胞妹的怀念。“亲诲”,亲切教诲,这里指妹对作者的教导。“分离”,指妹去后,自己与妹天各一方,不得相见。“一样相思”,指自己和妹都同样在思念着对方。“各自悲”,“各自”即各自,指诗人和妹。“何年重剪灯花语?”,指何时才能重逢?“年少堪怜汝”,意指妹年纪轻,值得怜惜。“蹉跎”,指岁月流逝,光阴荏苒。“我被兄讥奈汝何”
【赏析】 词以“忆秦娥”为调名,这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作者通过描写春日里庭院深院、帘幕重重的凄凉景象以及那哀伤的角声,表现了对国事家事的忧虑和悲凉的心境。这首小令,在写法上颇具特色,它不同于一般的抒情作品,而是将景与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 首句“二月十二闻角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背景,点明了题意。“闻角声”,是说听到号角声响,角声是军中用以发号施令的信号,这里用来渲染气氛,暗示战事即将爆发
忆秦娥 其二 二首,忆鄋氏 西窗月。 照人夜夜如相识。 如相识。 穿帘入幕,故来寻觅。 空闺此际真愁绝。 遥知尚有秦娥泣。 秦娥泣。 与君尝尽,生离死别。 注释: 1. 忆秦娥:词牌名,又名“秋夜月下”、“玉连环”等。 2. 其一:这是第一首,以下同。 3. 其二:这是第二首。 4. 西窗月:指月亮从西边升起。 5. 照人夜夜如相识:指月亮每晚都照着人,好像对人特别熟悉。 6. 穿帘入幕
注释: 1. 忆秦娥·春正十一日夜甫就寝,西邻弄笛,有低回宛转之致。倚枕不寐,复闻度曲声,心绪悠然,卧吟成调:词的上片写词人因听到邻家吹笛而引起的回忆和感慨。“忆秦娥”是古代的一种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后为词中专用。这首词是作者在正月十一夜就寝之后听到邻家吹笛而引起的联想,于是倚枕而作。“西邻”即邻家女子的名字。“弄笛”,指邻家女子吹笛。“多情似昔,旧怀都别”
忆秦娥·龙潭口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 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 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注释: - 山重叠:指群山重叠,层层叠叠的景象。 - 悬崖一线天疑裂:形容山峰陡峭,如同一道线一样连接天际,天空仿佛被撕裂了一般。 - 断碑题字:指断裂的石碑上刻有文字。 - 苔痕横啮:形容苔藓在石头上生长,形成纵横交错的痕迹。 - 风声雷动鸣金铁
忆秦娥 · 龙潭口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苔痕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译文: 山峰重叠,悬崖如同一条线,天空似乎要被撕裂一般。天空仿佛要被撕裂,因为断碑上刻着字迹,苔藓纵横交错地侵蚀了文字。 风吹过,雷声响起,仿佛在敲打着金铁的声音。在阴暗的潭底,有一只蛟龙居住。蛟龙居住在潭底,看着历史的兴衰和变迁,眼中充满了旧时的月光。
忆秦娥·长飘泊 长飘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注释与赏析 1. 第一句: “长飘泊” - 表达了长期的漂泊不定和生活的艰辛。这里“长”字强调了时间的延续和持久的漂泊状态。 2. 第二句至第四句: “多愁多病心情恶” - 描述了由于长期漂泊导致的忧郁和身体不适,内心充满了忧愁和烦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