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启
注释: 1. 四事难并今古情,春花已过秋月明。 四时的变化难以同时并存,春天的花已经过去了,秋天的月亮却明亮了。 2. 秋气平分月先满,海风吹起云纵横。 秋天的气候平均下来,月亮就已经满上了,海风一起,云彩就开始纵横起来。 3. 万户千门心若祟,帘幕低垂绿窗闭。 万户千户的人们心里都像是被鬼神附身一样,帘幕低垂,窗户紧闭。 4. 洗杯小酌兴茫然,夜雨空阶作秋意。 我洗杯子小酌,心中感到有些茫然
这首诗是诗人和陈爱山的唱和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下面逐句释义: 1. 拉友寻佳致,迢迢远市喧。 - 拉:邀请、召唤。 - 友:朋友。 - 寻:寻找,这里指寻找美好的意境。 - 佳致:美好的景象或意境。 - 迢迢:遥远。 - 远市喧:喧闹的市集。 译文:邀请朋友去寻找美好的意境,遥远的市集非常嘈杂。 2. 度山宁惜马,傍水得观猿。 - 度山:越过山岭。 - 惜马:珍惜马匹
赠相者高心月 心涵众理常虚明,炯如素月流青冥。 扫除灵台挂秋鉴,天下妍媸无遁形。 区区老境事奔走,泛泛人海风中萍。 便从心月问前路,形车气马何时宁。 【注释】 1. 心月:指月亮,借指自己的内心。 2. 炯:明亮的样子。 3. 秋鉴:比喻镜子。 4. 妍媸(cí):美丑,善恶。 5. 区区:形容事情微小、不重要。 6. 形车气马:佛教用语,指身外的名利和烦恼等。 7. 前路:前面的路程或道路。
夜宿太湖岸 太湖西望如沧溟,木落霜寒波更清。 闻道是中多巧石,明朝岂用劳生灵。 晚风作恶蛟鼍走,摇荡乾坤洗星斗。 大隐乘舟不见人,而今盗贼为渊薮。 【解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秋天,由苏州至湖州途经太湖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太湖边泊船夜宿,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首联“太湖西望如沧溟,木落霜寒波更清”:写太湖之广袤。“太湖西望如沧溟”
诗句释义 1 世间去就崇口给:指世俗的名利地位。"口给",这里可能指的是说话技巧或辩才。 2. 君子知几不终日:君子应知晓时机,不应整天沉溺于事务之中。"知几"意味着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 3. 申乡掉臂挽不留:形容某人态度坚决,不愿被挽留。"申乡"可能表示某个地方或团体,而"掉臂"则是一种洒脱的姿态,意指不受拘束。 4. 台阁诸贤怅如失:指在朝廷中的重要官员们因失去此人而感到悲伤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然后根据注释翻译诗句,最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翻译的准确、完整。例如第二句中的“复领牙兵洗江练”中的“洗”应译为“率领”。 【答案】 译文: 少年时骑马驰骋于淮甸边地,后来又领兵洗练过长江。 天下一统后论功行赏,我惊看天上浮云在日出前千变万化
【注释】: 1. 梅山老子:指道家的隐者。究此心:探究此心。 2. 道眼相人惟相骨:用道眼观察人,只注重人的本性(骨气)而不注重外表。 3. 昔年贵重药房公:指从前药店里有名的老药师。 4. 果见青春照簪笏:果然看见年轻英俊如春天阳光照耀着簪子和笏板。 5. 畴昔闻子否已倾:以前听说你名声已经衰落。 6. 梦魂远逐秋天鹘:梦中的灵魂飞向秋天的鹘鸟,鹘是猛禽,此处比喻诗人自己。 【赏析】:
【注释】 1. 壮游:指年轻时的远游。 2. 收英华:搜集英才与才智。 3. 南来:来到南方。 4. 铁衣:铠甲,比喻官服。 5. 经纶:治理国家。这里借指才能。 6. 白云在眼忽思亲:眼前所见之白云,使诗人想起了远离家乡的人。 7. 春雁同回期不匮:春日归雁,其时不远,故称“不匮”。 8. 扬州吏:扬州是古地名,这里代指做官。 【赏析】 《赠陈方回伯仲诗》,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共八句
【注】盛世官规量材职,逢掖仍须肆刀笔:盛世的官职是要根据才干来评定职责的,做官后要施展自己的才能。 猥予南北阅人多,彼此技能相得失:我南北方都去过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人才,他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都显露出来。 江东复一季良出,姓字相闻不相识:在江东又出了一个优秀的人,他的姓名我还不知道是谁。 同事同星几研亲,得觇干局无俦匹:我们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亲密,能够观察他们的工作方式和能力。
天宇廓然秋已暮,幽人欲作登高赋。 天宇广阔,秋天已至黄昏时分,隐士想要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赋诗。 联镳沽酒上繁台,千古兴亡一回顾。 两马并驾,买酒登上了繁台,放眼望去千年的兴衰变迁。 百鸟喧啾塔半摧,荆榛掩映台前路。 百鸟欢鸣,塔楼的一半已被毁坏,荆棘丛生,遮掩了通往台前的路。 黄花采采未成欢,目断荒城起烟雾。 菊花盛开,但未能享受其中的乐趣,目送着荒凉的城池升起烟雾。 译文: 在宽阔的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