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西望如沧溟,木落霜寒波更清。
闻道是中多巧石,明朝岂用劳生灵。
晚风作恶蛟鼍走,摇荡乾坤洗星斗。
大隐乘舟不见人,而今盗贼为渊薮。
夜宿太湖岸
太湖西望如沧溟,木落霜寒波更清。
闻道是中多巧石,明朝岂用劳生灵。
晚风作恶蛟鼍走,摇荡乾坤洗星斗。
大隐乘舟不见人,而今盗贼为渊薮。
【解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秋天,由苏州至湖州途经太湖时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太湖边泊船夜宿,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首联“太湖西望如沧溟,木落霜寒波更清”:写太湖之广袤。“太湖西望如沧溟”,意思是说作者从远处看太湖就像一片汪洋大海。“木落霜寒波更清”则写出了秋天的湖面景色。此时木叶已经落尽,霜降之后波涛更为清澈见底。
颔联“闻道是中多巧石,明朝岂用劳生灵”:写太湖之美,以及作者对其美景的赞美。“闻道是中多巧石”,意思是说听说这里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巧”在这里有“奇特、精巧”的意思。“明早岂用劳生灵”则是说第二天早晨就无需再劳烦人们去采石了,因为太湖中的这些石头已经被开采完毕。
颈联“晚风作恶蛟鼍走,摇荡乾坤洗星斗”:描写了太湖夜晚的景象。“晚风吹作恶,蛟鼍走”,这里的“恶”是指大风,“蛟鼍”指的是水中的生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风把水里的动物都吹走了。“摇荡乾坤洗星斗”则是说太湖的水被风吹得翻滚起来,仿佛要冲刷掉整个天际。
尾联“大隐乘舟不见人,而今盗贼为渊薮”:抒发了作者对太湖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同情。“大隐乘舟不见人”的意思是说那些隐居在太湖边的高人都不露面,而“大隐”在这里也指那些隐士。“而今盗贼为渊薮”则是说现在的太湖已经成为了盗贼出没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太湖美景的描绘和对当地人民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由湖州回苏州途中,正值深秋时节,太湖风景宜人。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为当地人民的命运担忧。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太湖的美丽风光,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