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涵众理常虚明,烱如素月流青冥。
扫除灵台挂秋鉴,天下妍媸无遁形。
区区老境事奔走,泛泛人海风中萍。
便从心月问前路,形车气马何时宁。
赠相者高心月
心涵众理常虚明,炯如素月流青冥。
扫除灵台挂秋鉴,天下妍媸无遁形。
区区老境事奔走,泛泛人海风中萍。
便从心月问前路,形车气马何时宁。
【注释】
- 心月:指月亮,借指自己的内心。
- 炯:明亮的样子。
- 秋鉴:比喻镜子。
- 妍媸(cí):美丑,善恶。
- 区区:形容事情微小、不重要。
- 形车气马:佛教用语,指身外的名利和烦恼等。
- 前路:前面的路程或道路。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诗。诗人以“赠相者高心月”为标题,通过描绘自己内心的光明与外在世界的黑暗对比,表达了人生在世应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
首句“心涵众理常虚明”,诗人用“心”字开头,表明了诗歌的主题是关于“心”的思考。这里的“心”,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理解。而“常虚明”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明与纯净,不受外界干扰。
次句“炯如素月流青冥”,诗人用“月”字来比喻自己的内心,强调了其光明与纯洁。这里的“素月”指的是没有杂质、清澈明亮的月亮,象征着诗人心灵的纯净与清明。而“流青冥”则表达了月亮的光芒穿越了夜空中的黑暗,照亮了整个世界,暗喻了诗人心灵的光芒照亮了自己的道路。
接下来三句“扫除灵台挂秋鉴,天下妍媸无遁形”,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清明与纯净。这里的“灵台”可以理解为心灵的空间,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精神世界。而“秋鉴”则是指秋天的镜子,象征着冷静、客观的态度。诗人用“扫除灵台挂秋鉴”来形容自己能够清醒地看待周围的一切,不被外界的喧嚣所迷惑。而“妍媸无遁形”则表达了诗人能够看清世间的美丑善恶,不会被表面的表象所迷惑。
中间四句“区区老境事奔走,泛泛人海风中萍”,诗人用“区区”和“泛泛”来形容自己的处境和心境。这里的“区区老境”可以理解为诗人在人生道路上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而“泛泛人海”则表达了诗人身处的社会环境中的渺小与无力感。而“风中萍”则比喻了诗人如同漂浮在风中的叶子,随波逐流,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最后两句“便从心月问前路,形车气马何时宁”,诗人以“心月”作为结尾,再次强调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最重要的。这里的“心月”可以理解为诗人的心灵之光,照亮了自己前行的道路。而“形车气马”则可以理解为世俗的名利和烦恼,是诗人需要摆脱的东西。诗人用“何时宁”表达出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的向往。
整首诗以“赠相者高心月”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渴望和追求。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自己内心的清明与纯净,同时也描绘了周围世界的黑暗与混乱。诗人通过对比和反衬,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