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应曲
【注】: 1. 春早 - 春季已经到来 2. 一笠红罗亭小 - 穿着红色的小亭子 3. 姗姗缟袂谁扶 - 穿着白纱衣的人谁来搀扶 4. 手折梅花玉如 - 用玉做的梅花,像玉一样晶莹剔透 5. 如玉 - 比喻梅花的洁白和晶莹 6. 雪后园半树 - 雪后的花园中,有一半被梅花覆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注释】 转应曲: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春暮:指春天将尽。 捉搦:形容女子腰肢纤细柔美。不住:停不下来。杜宇(一作杜鹃):即杜鹃鸟,又名子规,传说此鸟鸣声凄厉,能唤醒人们春天的相思之情,故又称“催归”。红泪:指泪水。棠妃:晋武帝的宠姬王明君,因思乡而作《怨歌行》曰:“悲哉为秋草,秋天种春花。迎春送君归,相随不断肠。”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写人抒情。 首句点出时令。春暮
转应曲 花径。花径。草色帘波相映。阑干不奈情何。 曾凭春风袖罗。罗袖。罗袖。淡月梨花依旧。 注释: 转应曲:词牌名,又名“转应乐”、“应天长”、“转应引”。 花径:指园中小路旁的花草小径。 草色帘波相映:草色与帘子上的波纹相互映衬。 阑干不奈情何:栏杆无法阻止我的心情。 曾凭春风袖罗:曾经依靠着春风,袖舞罗衣。 罗袖:指衣袖。 罗袖:泛指美丽的衣裳。 淡月梨花依旧:淡淡的月光下,梨花依然盛开。
转应曲 重阳节,又逢重阳节。华屋薰风燕雏乳(燕雏:燕子的雏儿)。红榴(石榴)着色不多,(着色:花的颜色)写入秋云扇罗(扇罗:用扇子扇起,使风吹开,形成美丽的花纹)。罗扇(扇子),罗扇。好与谢娘方便(谢娘:指女子。方便:容易,方便做某事)。 注释: 1.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代传统节日,因《易经》中的卦象为“九五”之阳而得名。 2. 华屋薰风燕乳:华屋,华丽的房屋;薰风,温暖的风;燕乳
【解析】 此为送别诗中较为少见的送别题材,“相送”是全诗的线索。首句点明题旨:“相送”,次句写远钟残梦,暗示送别之晚;三、四两句写千山万水,表达对友人远行路上的关切之情;五、六句写月明之夜,明月偏照别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全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构思新颖,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门外远处传来了悠长的钟声(提示:钟是古代计时器),梦中还在回想着离别的情景
【注释】: 1. 双燕,指燕子。燕子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离别的哀愁。 2. “爱伊画阁多情”:这里的“爱伊”是“你”的意思,表示对画中的美人的爱慕之情。 3. “打散枝头晓莺”:指春天早晨,燕子把树枝上的小鸟(即晓莺)打散了。 4. “又听子规啼早”:子规鸟的叫声是“子规啼”,这里指子规鸟又在叫了。 【译文】: 燕子双双飞过,带来了一片春色。画阁中的女子多情,让人心生爱慕。 清晨
注释: 1. 转应曲和日观并寄:转应曲是乐府诗名,和日观是地名。 2. 归燕:指归来的燕子。 3. 画梁深院:装饰华丽的屋梁,深邃幽静的院落。 4. 肯寄相思玉人:愿意把相思之情寄托给思念的人。玉人,美女。 5. 杨柳依依望春:杨柳依依,春天来了,我盼望春天。 6. 杜宇声声江上:杜鹃鸟声声哀鸣,在江面上回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爱情的渴望
【注解】 转应曲: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内容多写妇女愁思。 不道:不说。 消愁:排遣忧愁。 有酒:即“无酒”,意谓没有酒可以消愁。 耽愁:沉溺于忧愁之中。 昏昏:沉沉的样子。 为怯:因害怕而不敢。 西风:指秋风。 门闭:关门。 此时:此刻(这里)。 情泪:悲伤的眼泪。 【赏析】 此词写一位独居深闺中的女子,面对萧瑟的秋景,无法自拔地陷入了愁思之中。作者通过女子的内心独白
《转应曲》 早晨和傍晚,时间流逝着。你却把我的约会白白地错过。知道你一定还记得我吧? 书信去了很难封好,眼泪珠子滚落下来。泪水珠子滚落下来,是我思念你的心情
春晓。春晓。风雨夜来多少。窗前曙色凄迷。 枕畔时闻鸟啼。啼鸟。啼鸟。偏是把人梦搅。 注释: - 转应曲:一种古代诗歌形式,通过转喻或象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 春晓:春天的早晨,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了。 - 风雨夜来多少:夜晚的风雨交加,暗示了天气的恶劣和时间的流逝。 - 窗前曙色凄迷:窗外的曙(破晓时分天空中逐渐变亮的光线)色昏暗迷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枕畔时闻鸟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