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浙
注释: 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归燕飞飞海上村,晓晴那复散鸡豚。 枫林社日无香火,风雨潇潇暮打门。 译文: 燕子归来栖息在海上的村庄,清晨晴朗之时哪里会有鸡犬声喧。 枫树林中的庙会已经过去,没有香火的祭拜活动。 风雨潇潇,傍晚时分敲门声不断。 赏析: 首句“归燕飞飞海上村,晓晴那复散鸡豚。”描绘的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燕儿飞回海上的村庄,清晨的晴空下,村庄里没有鸡犬声
【注释】: 乙巳:唐玄宗天宝十三载。 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在春夏季节,由于连年战争和自然灾害,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难,更加贫困。 夕:傍晚。 芳草翳王孙:芳草遮住了王孙的行踪。翳,遮蔽。王孙,贵族子弟。 底事凄凉不可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地方变得凄凉得听不见任何声音呢。底,究竟。底事,原因。 豪家深避客:豪门贵族们非常害怕百姓,生怕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他们总是躲避百姓。
冻雨酸寒不作甘,晚晴更自落毵毵。“冻雨”指的是因天气寒冷而降落的雨,“不作甘”意指这种冷雨虽然带来了一些甘甜,但并不持久;“晚晴”指的是傍晚时分的晴朗天气,“更自落毵毵”描述了晚晴时雨滴更加稀疏的景象。这首诗通过描绘天气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句“冻雨酸寒不作甘”:冻雨意味着雨在降落时气温很低,使得雨水变得酸涩寒冷,但即便如此
【注释】 横山:地名,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南。 留题:指诗人在此留宿时所题的诗。 赏析: “南至夜宿横山”一句,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寒宵”,即寒冷的夜晚;“宿”指留宿。“南至夜宿横山留题”句,写诗人在寒夜中,于横山下过夜后,留下一首《留题》。 首联两句写诗人夜宿横山,与友人共话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豪迈胸怀。 颔联“风静滩喧惊却梦,忽疑溪雨到来时。”写诗人在横山夜宿之后,与友人谈心
注释 (1)乙巳:宋宁宗嘉泰元年。 (2)年祲:灾害之年,指天旱、水涝等自然灾害。此际:这个时候。 (3)浑无赖:全不顾惜。 (4)麦病:指灾后农田因缺水而减产。 (5)屈指:用手指数着时间。榆花:榆树开花。 (6)澹烟:淡淡的烟雾。荒草:荒芜的草木。 赏析 《乙巳春饥》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农民在饥荒中的痛苦生活和对朝廷赈济的期盼。首句“年祲此际浑无赖”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第一句:“甑以生尘突不黔”,描述了家中粮食因为长期保存而发霉,使得原本应该用来蒸食物的甑(古代一种用于蒸煮的大型容器)上长满了灰尘,象征着家庭因饥荒而陷入困境。 - 第二句:“街头斗粟贵于金”,进一步描绘了当时市场上粮食的昂贵。用“斗粟”即十升米来比喻粮食价格之高,甚至超过了黄金的价值。 - 第三句:“村庄男女馀多少?”表达了村民们在饥荒中剩余的粮食数量不多
【注释】 (1)甲辰岁:宋光宗年号,公元1184年至1194年。 (2)莆中:今福建莆田一带。 (3)怨咨:抱怨。 (4)号寒:指寒冷的天气,也指饥寒交迫的生活。 (5)老夫:诗人自称。 (6)细数檐声:指在微弱灯光下,听着雨滴敲打屋檐的声音。 (7)闷咏诗:即“咏诗”,指吟诵诗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忧国忧民情怀和对百姓生活疾苦表示同情的小诗。 首句点明时间:“暑雨祁寒已怨咨”
【注释】 ①奉:敬献。②夫君:对丈夫的称呼,这里指作者。③长门守: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居于长门宫,此处借指妻子被遣。④素书:旧时书信用语,指未寄出的书信或信函。 ⑤挥洒:指写作文,作诗。⑥公事暇:公务之余。⑦缄题:封好书信。⑧惠俸金馀:指所赐俸禄之剩余部分。⑨自怜失路:自叹命运不济,仕途坎坷。⑩故人:老朋友。⑪双鱼:《诗经·卫风·淇奥》中“鲂鱮(fānyú)在梁,不濡岂仪(qí),鲂鱮在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潇洒前村玉万竿:形容前村的风景如同万竿晶莹洁白的玉石,显得非常美丽。 2. 冥冥江色暮云寒:描绘了江面在傍晚时被薄雾笼罩,显得朦胧而寒冷。 3. 偶然风摆高枝亚:指偶尔一阵微风吹动树枝的样子。 4. 尽露天南百尺山:形容山顶上云雾缭绕,仿佛能看到南方百尺高的山峰。 译文: 在西渠水亭眺望
【释义】: 甲辰年,大饥荒,莆中老百姓生活艰难。到处都是山坳与水滨,家家门户蔽荆榛。男丁全部出外无鸡犬,风物萧条愁杀人。 【注释】: 1. 甲辰岁: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饥荒之灾年。 2. 莆中:指莆田地区。 3. 风物:景物,这里指自然风光。 4. 丁男:指男丁、男人。 5. 荆榛:草木茂盛,丛生的灌木和杂草。 6. 鸡犬:家禽家畜,代指家畜。 7. 愁杀人:形容百姓因饥馑死亡的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