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贯
【注释】 汉帝:指东汉光武帝。故人:旧友,老朋友。迢遥:遥远,形容距离很远。明月:月亮,常用以表示思乡之情。清晨:早晨,早晨时。十行:指很多书,也形容书信多。五道使车发:古代称皇帝的使者为“五道”,这里指皇帝派遣使者出发去巡视。卧邸(dǐ)呼不起:躺在宾馆里喊叫不起来。揽车嗟咄咄:拉住车子长叹息。偃蹇:高傲的样子。中宵:半夜。留连:恋恋不舍的样子。旧时舌:指旧日的言语、行为。客星:指天上的一颗星
诗句翻译与赏析 1. 游它山 - 诗意解读: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另一座山的游览之情。"游"指的是游览,"它山"则暗示这是诗人的另一次旅行目的地。 - 注释:游,游览;它,指代另一座山。 - 赏析:通过使用“游它山”,诗人表达了他/她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和向往,显示出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勇气。 2. 南山暖气偏 - 诗意解读:描述南山在秋季依然保持着温暖的气息,给人一种特别的舒适感。 - 注释
诗句解析 1 "蒿目忧世资,置身鼎镬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忧虑和身处困境的感受。 - 蒿目:形容目光深远,关注大局。 - 忧世资:忧虑天下的大事。 - 置身鼎镬中:比喻身陷困境或危险之中。 2. "鼎镬未及然,岂不膏微躬":即使没有直接的危险(鼎镬未及然),难道不应该照顾好自己(岂不膏微躬)。 3. "位高众所指,一雀随千弓":虽然地位很高,但众人的目光和指责(一雀随千弓)。 4.
【注释】 杂诗七首其一:杂诗,指不拘泥于传统格律的诗歌。七首,指《诗经》的《国风》和《小雅》中的七首诗。杂诗,意即随意吟咏,非正体,亦作“杂言”。吾闻轩辕帝,传说黄帝有熊氏,号轩辕氏。膝行,步行时两膝着地。同,平等无差别。一当广成子,指道教传说中的广成子真人。《道德经》云:“广成子曰:‘至阴之气为玄穹’。”与物游无终,与万物一起游戏,没有结束的时候。至阳奋黄墟(墟,废墟),至阳之气奋发起来
三年后,葛织成一捆;五年后,丝线结成一团。 细如白玉的丝线,比金缕还珍贵;粗如黄金的葛布,比玉环还要美。 为何要这样珍重,细细的葛绳自己动手织? 穿上新衣,去拜见君子之门,亲人朋友都来窥探。 不说新人丑,只道田家妇美, 日落时归到自己的卧室,擦亮了高架的架子。 通宵点着藜草灯,手指叠成四方形。 床头放着竹筐,常常被匙管碰动。 如果不是在节日里,人们不会知道她的美貌。 宁可把丝线放在箱里
译文: 离家出门上堂告别父母,下堂再别兄弟昆季;回头望见妻子与女儿,忽然间拂去身上的征衣。自己耕田力不从心,聪明才智反而成为羁绊。只有用心去持守自己,何处不是心中停滞?严霜覆盖着永野大地,秋天的朔风凛冽刺骨。稀疏的草丛等待候鸟归来,江水在夕阳下哀鸣鸿雁飞逝。海上忧愁积累如山重,天边孤苦身影更显瘦小。傍晚烟雨笼罩着江面,破晓后霁光中钟声悠扬。纵览世间美景固然可喜,不如守护根基为好。稻梁足我谋生之计
【注释】 扬王孙:春秋时楚国人,名伯庸,字叔夏。 裸葬(jué zàng):古代葬俗,不埋棺椁(guǒ luò),只用衣被包裹遗体。 “造化”三句:指人的生死。安得:怎能。裤襦(rú):古代衣服的代称。 混沌:形容天地未分前的状态。 块然生:自然地生下来。毛与鞟(máo zhì):毛发和皮肤。 寐然死:睡去而死。 锢(gù):堵塞。陈絮(chén xù):《庄子》载,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胡蝶
新雷动土脉,熙阳悦草性。 池柳已解窥,江梅已堪赠。 画舟蘸晴波,文茵坐幽径。 芳辰生远思,微云澹孤兴。 药标新春奇,竹藏隔年净。 禽鸟初辞寒,关关语相庆。 经时守太玄,清斋一元命。 何来岁华情,乃知春感盛。 酒阑送明月,林皋自深静。 注释: 1. 新雷动土脉,熙阳悦草性。 —— 新雷声触动了大地的脉动,春天的气息让草木欣欣向荣。 2. 池柳已解窥,江梅已堪赠。 ——
【注释】 杂诗:古代的诗体之一,内容比较自由,可以随意抒情、写景、叙事、议论等。地肺顶:即天门山。晞(xī):晒干。少殇:未成年而夭亡的儿童。蚿(huì):一种昆虫。《庄子》上说:“有蛙曰蚿者,有六足而相勾,以胜其骨。”夔:传说中一种长着牛蹄的动物。《庄子》上也说:“夔一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与死的感悟,以及人生无常和万物平等的思想。诗人在晨曦中看到天门山的峰巅
太虚腾圆晖,扶桑晰初目。 太阳升起,照亮天地万物,如明亮的圆晖,照亮了东方的扶桑树。 炘炘露海窦,赤霄坐相烛。 太阳照耀着大海,使海水沸腾,如同赤色的火焰坐在天边,照亮了大地。 九关忽启籥,众星旷不属。 太阳升起,九重门忽然打开,众星失去了光芒,暗淡无光。 是时稚春启,轻寒散中谷。 此时正是初春时节,微风轻轻吹过,带来了丝丝凉意,让大地上的草木都感到舒适。 黄鹄何所挟,双翅两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