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俊
【注释】: 壬午年——即元符元年。 二十五年——即元符二年,公元1098年。 文心——指文章的才情。 青毡一片——指皇帝赐给郁石农(字生照)的青毡子。 堪羡——值得庆幸、羡慕。 【赏析】: 这是一首词人题赠友人郁石农的词,是作者于元符元年重访故乡时作。全词以记事为主,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上片追忆往事,下片表达对老友的敬仰和怀念。 “二十五年重见”,开篇点明此词作于元符二年。“重见”二字
凤凰台上忆吹箫 纪艳(壬午) 三里河桥,欣逢彼美,重题花案阳秋。 看乔娘风韵,应贮琼楼。 当筵羞涩甚,催檀拍、禁住莺喉。 秦淮渡、王郎难觅,忽在斋头。 春愁。 葵花犹早,爱鹅黄搓出,杨柳轻柔。 奈烟丝先扬,不为侬留。 更访陈姬别院,可强如、赛社名流。 三生石、双花半笑,都付银钩。 【注释】: 1. 三里河桥:地名,位于南京市秦淮河畔。 2. 喜逢彼美:指喜逢美人。 3. 重题花案阳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译文: 三年的相聚,我们同在楚国云山中朝暮相别。记得那天我独自驾舟归家,几番风雨后渡过江流。 我们携手回到故园重聚,他雄视文坛高步。更可喜的是宁亲函谷有他驻留,政声腾五裤。 注释:①门人
【注释】 壬午: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吴门:今江苏苏州。青雀:指船,这里泛指舟。虎丘:在苏州西南,因有虎丘塔而得名。 【译文】 吴山越山秋光一收尽,全凭青雀船的轻快。词赋才华流传千古,声名远播虎丘城。 【赏析】 此词是一首送别之作,抒发了送别的依依惜别之情。上片写送行之景和离别之意;下片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及祝愿之情。全词情景交融,情感真挚,风格明快自然。 “吴山越山秋光一收尽”
无情幻出情无底。堪伴夫人李。 西风飒飒起青蘋,好似青锋窣地、领边行。 舞衣香散红休洗,得并苌弘矣。 杨妃一撚岂云多,试看离离原上、几根科。 诗句翻译与译文注释: 1. 无情幻出情无底:无情的花朵似乎在展示无尽的情感。 2. 西风飒飒起青蘋:阵阵西风吹起了水面上的浮萍。 3. 好似青锋窣地、领边行:花朵仿佛是锋利的武器,在风中猎猎作响。 4. 舞衣香散红休洗:花瓣如同舞者的衣裳
【诗句注释】 精魂:精神、灵魂。 胭脂色:红色的花颜色。 亭亭:形容女子身材修长的样子。 轮他:让她(他)去,指让他(她)去斗草。 【译文】 我的精神魂魄不肯随烟消没,满地都是红色的花,是美丽的虞美人花。 现在它现出了美人的身形,只觉得它生得娇嫩又高。 它的芳香喜欢被人们传说,还在春风中排成队。 哪个人去斗花草,惹得一时妒忌的人,却轮到他去了。 【赏析】 此诗为咏虞美人花之作。首句写花的颜色
【注释】: 1. 章台:古时长安城东的一条街,这里指代京城。柳色青如许:比喻柳树的颜色像青丝一样美丽。 2. 攀折:摘取。和谁语:向谁诉说。 3. 多卿烈性倍青青:形容马的烈性比青草还要绿。 4. 不许无端得得、马蹄行:不允许无缘无故地得到。 5. 若教换马应羞死:如果让我换成这匹马,我会羞愧而死。 6. 楚宫腰组倩人扶,愁杀空山寂历、自扶疏:在楚宫中,有人用腰带支撑着我
【注释】 长相思:古代曲牌名。 庚辰年闰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 壬午年正月十五日,为立春后第一个月圆之夜,即“春宵”。 正月十五日夜,是元宵佳节。 正元霄:指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 更将红蜡烧:指点燃了红烛。 送元宵:送别元宵节。 近元宵:临近元宵节。 总是:常常。 东皇:东方苍天之神,这里指代太阳。 岁遥:岁末。 多将白堕浇:把酒浇在酒杯里。 白堕: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北定县西北。 【译文】
【注释】 水仙:花名,即水仙花,又名凌波仙子、金灯花等。浪比梅:指梅花与水仙相比,如浪涛与波浪相比。寒士:指贫寒的读书人。弱态:指柔弱的姿态,这里指女子。苗条:身材修长。拔山气骨:比喻力量大,能克服一切困难。闽乡:指福建。十八娘:指王昭君。红云宴:指八月间皇帝举行的盛大宴会。荔奴身:指荔枝女。 【赏析】 这首词咏虞美人花,以咏花起兴,寄寓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上阕从咏物开始,下阕由咏物转入抒怀
译文: 虞廷上有几滴相思的泪,好与虞美人相配。不知苦节共情根,为何斑斑点点,复荪荪。 春风中柳七争相吊唁,不要向姬人道。正愁墓草杂着荒烟,索性藏在花里,听啼鹃的声音。 注释: 虞:指虞美人。其五:这是咏虞美人花十首中的第五首。壬午:《宣和书谱》作“壬辰”。壬午,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 赏析: 此词为咏虞美人花之诗。上片言美人因思君而泪落如雨,下片写美人对花有感,以自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