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霄。闰元宵。
总是东皇着意描。更将红蜡烧。
送元宵。近元宵。
总是春王岁月遥。多将白堕浇。
【注释】
长相思:古代曲牌名。
庚辰年闰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
壬午年正月十五日,为立春后第一个月圆之夜,即“春宵”。
正月十五日夜,是元宵佳节。
正元霄:指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
更将红蜡烧:指点燃了红烛。
送元宵:送别元宵节。
近元宵:临近元宵节。
总是:常常。
东皇:东方苍天之神,这里指代太阳。
岁遥:岁末。
多将白堕浇:把酒浇在酒杯里。
白堕: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北定县西北。
【译文】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又是一个元宵之夜。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又是一次对月亮的赞美。
又是为了庆祝元宵节,而把红蜡烛点亮。
送别了元宵节,又临近了元宵节。
常常是春天里的月亮,岁末的时候更加明亮。
又是为了庆祝元宵节,而给酒杯里斟满了美酒。
送走了元宵节,又迎来了元宵节。
常常是春天里的月亮,岁末的时候更加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写于壬午年(1742)正月十五的元宵之夜。诗人在这一天作此诗以抒怀。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人生无常的惆怅。首句“正月十五”点明时间。次句“正元宵”承上意,说明是正月十五元宵之夜,即“元宵”。“正”字有两重含义。一指正当其时;二指正是元宵节。这两句的意思是:正逢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正”字既表明了时间、地点,又表达了诗人对这一美好节日的喜悦心情。三、四句写景抒情:“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天上的月亮特别明亮的时候,也是地上人们欣赏明月的时候。所以诗人说:又是一次对月亮的赞美。诗人还特意把红烛点上,以表达自己的心情。“送”与“近”,分别写出送别和临近元宵节的动作,也写出了诗人对这两个时刻的不同感受。“总是”一词,表明这种景象经常出现,而“春王岁月遥”则表明这种景象出现在岁末之时。“春王”即春天的主宰者,这里指春天。“岁月遥”意为时间遥远。“更将”两句,诗人用反衬的方法,来突出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感叹。“送”与“近”,“总是”与“春王岁月遥”,“多将白堕浇”与“正元霄”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使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