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纪
【注释】 淡菜、蛤蜊:海产。福州:今福州市,古称“闽”。延平:地名,在福建。西芹河泊所:在福建,为官船停泊之所。商贩到:商贩来此贩卖。荔支(li zi荔枝)圆眼:指水果荔枝、桃子。肩舆:轿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侄儿时雨的,时雨曾任福州地方官,与泉州、莆田等地官员有往来。诗中描写的是他乘轿游福州的情景,从“淡菜蛤蜊商贩到”起笔,点出此行的目的。“荔支圆眼福州来”两句写沿途所见物
【注释】太行:指太行山,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巫峡:即瞿塘峡,在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麻姑:传说中的仙女,相传她曾游历东海,见到沧海桑田的奇观,后升天为王母之女。 【赏析】诗中“三见扬尘东海底,谁能有眼似麻姑”两句,是全篇的关键句。诗人以“扬尘”比喻战尘,写战争已经结束,大地重归和平的景象。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高兴,而是用“谁能有眼似麻姑”来反诘自己,表达了诗人渴望看到太平盛世的愿望和对和平的珍视。
【注释】《太平御览》引《太白阴经》云:雷焕者,丰城人也。汉世,有宝剑干两,夜中于丰城之亭下,化为双龙,入于水。后二日寻之,已亡矣。故后人名丰城为雷塘。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江西期间所作。诗中的“丰城剑”指的就是雷焕的丰城剑,这把剑后来化作了两条巨龙,潜入水中。而那两条巨龙,也随着宝剑的消失而消失了。 此诗前两句写丰城剑的消失,后一句问渔翁。后两句写雷焕的丰城剑的传说已经消失
【注释】: 寄延平西芹河泊所官侄时雨十首(其二)蛮郎舌作南人语,蛮娘髻效北人梳。新官到任意未惬,禁得满山啼鹧鸪。 译文: 蛮族的少年学着南方人说话,蛮族的女子学着北方人梳头。 新任官员刚来,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不能忍受满山遍野的鹧鸪鸣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新任官员初抵任地时的情形。“蛮郎舌作南人语,蛮娘髻效北人梳”写当地少数民族男子学说着南方人的方言和女子模仿北方人的打扮;“新官到任意未惬
【注释】: 殷勤(情深)慈母手中线,念子出门当远游。 临行(出发)密缝意,白云飞处一回头。 译文: 慈爱的母亲手中拿着针线,担心儿子离家去远方求学。 记得在出发前她缝制衣服时,我回头望望母亲的身影,白云飘荡的地方,我忍不住回头望了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母亲送别孩子的诗,表达了母亲的深情和对孩子的牵挂。诗中通过母亲缝制衣服、回头望孩子、孩子回头望母亲的情景,展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
注释:裁成白苎的官机,裁剪成将乐郡的乌纱。时样的样衣,学着在京城穿着它。夏天穿来真好看,不劳挥扇也心清。 赏析:此诗是描写官宦子弟生活情趣的一首小品。首二句写将乐官机和乌纱,都是官场中的服饰。“裁”即裁制之意,“机”指织机的提综部分,“官机”泛指官员所用的织物。“将乐郡”是当时将乐县所在地,“乌纱”是当时官员所佩戴的黑色帽子。“时样”是当时的样式。“乌纱”与“时样”都指官服上所穿的
这首诗是诗人在写给他的侄子时雨的信中写的。他在信中描述了侄女的外貌和行为,表达了对她的关心和爱护。 第一句“西芹女儿茜裙衣”,描绘了侄女穿着鲜艳的裙子,如同盛开的西芹花一般美丽。第二句“插花来迎官长妻”,则描绘了侄女在迎接丈夫的妻子时,如同插花一样的美丽。第三句“低头拜跪多礼数”,则描绘了侄女在行礼时,低头恭敬的样子,表现出她的谦逊和尊重。最后一句“言语不通如鸟啼”,则描绘了她说话时的困难
诗句释义:幽居悄然无声,无人来访,只有山中的萤火虫在一片静寂中闪闪发光。 1. 诗句原文: 幽居悄悄何人到,一点山萤照寂寥。 欲寄所思无好信,夷歌几处起渔樵。 2. 译文: 我独自居住在幽静的地方,却无人能够进入我的心扉。只有山中的萤火虫在静静闪烁,照亮了我的内心,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寞。我试图将我所思念的人寄托在一封信中,但这封信却无法传达给我心中的那个人,只能随着微风飘向远方
【注释】 出焙好茶:好的制茶技术。带浆:指带汁的荔枝。 异乡:指远离故乡。 松江:即松江县。巨口鲈,指松江出产的大口鲈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侄子时雨的诗,共十首,这是第八首。此诗写自己品尝各地美食的感受,最后归之于松江巨口鲈。 诗的前两句说,福建产的好茶,浙江产的新荔,都很不错,唯独松江没有这种大口鲈。这里用了三个地名,前二个地名是实,第三个地名是虚。诗人把松江作为虚写的对象
【注释】 榕阴布地晚生凉,风扇钗头茉莉香:榕树的树荫布满大地,傍晚时分,带来一阵凉爽,扇子轻摇,茉莉花香四溢。 通印子鱼初未识,得来惟共细君尝: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了解,终于认出这通印子鱼,只有与妻子一起品尝才能领略它独特的美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福州期间所见到的一种名叫“通印子鱼”的特色海产珍品。通印子鱼是福州特产海产,体长而略呈梭状,形似梭标。色泽青灰,腹面白如银,鳞下有淡黄色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