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
``` 玉堂丛话·调护 先帝朝言事诸臣得罪者,多自田间起暴贵,而既以阶胜拱,则恃而益强。事毋论大小辄争,上久而不能堪,谕阶等责其欺肆,令详处。阶言:‘言官遭际昌时,思欲报答,非敢为欺,第性气粗率,则言或过当,事出风闻,则语有失实,不谙事体诚有之。谨录圣谕转示,使各省改。’而同列尼之者云:‘奈何不拟薄谴?’阶曰:‘即上遽有谴,我曹且力诤而乃导之谴乎?’则曰:‘如上谕详处何?’曰:‘令省改,即处也
``` 玉堂丛话·调护 胡子昭为荣县训导,建文初,升检讨,历刑部左侍郎。文皇即位,被逮,死之。临刑,有诗曰:‘两间正气归泉壤,一点丹心在帝乡。’ 练子宁名安,以字行。洪武乙丑,廷试第二,授编修。建文初,为吏侍,改御史大夫,时见信用。北师起,子宁与卓敬等画策防御,极论李景隆奸邪怀异志,卖国丧师。及召还,子宁执景隆于朝,数其奸邪不忠,请速诛之,不听,愤激大呼曰:‘卖陛下者,必此贼!臣备员执法
诗句释义: 温公仁和,举止端重,有大臣体,沉深善谋,数抗论国事。 译文: 温公的品德仁厚,举止庄重端重,有作为大臣的气质,深思熟虑,善于谋划,多次公开谈论国家大事。大同的士兵拥兵占据城池,温公认为应该以慰问为主,代替藩臣派遣官员,因为观察士兵的罪行,如果可以安抚就进行安抚。又宁夏抚臣因庆王不轨的事向朝廷报告,请求将庆王迁移到高墙之外,因此发动军队进行审讯,诛杀那些参与叛逆的人。温公说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玉堂丛话·调护 陈迪,洪武初为训导,尝代郡草万寿表,高皇览而异之。近臣以通经荐,召为编修,升侍讲,转山东参政,晋云南布政。建文初改官制,定六部一品,征迪为礼部尚书。属时更修制度,诏群臣集议,条奏沿革损益,迪议居多。靖难兵起,与齐泰、黄子澄上疏陈大计,极论李景隆奸邪不可任军权,恐损国威。时受命督军储于外,过家不入,闻变,即赴京师。文皇即位,召迪责问之,迪抗声指斥
玉堂丛话·调护 籍瑾书籍,得秦府永寿王为瑾庆寿诗序,中间称谓过于卑谄,上怒甚,欲降敕切责。东阳上疏曰:‘自古治乱贼者,正名定罪,诛止其身。昔汉光武平叛贼王郎,得吏民交通文书数千章,不一省视,会诸将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当刘瑾专权乱政之时,假托朝廷威福,以劫天下,生杀予夺,惟其所欲,中外臣民,谁不屈意待之?往来书信礼意,虽于律法有,但因畏罪避恶,多不得已,情有可原。况王府懿亲,尤宜优待
玉堂丛话·调护 陈性善与黄子澄事迹评析 1. 陈性善生平经历 - 洪武年间为检讨 - 晋礼部左侍郎 - 皇帝御前提问及应对 2. 陈性善遭遇困境 - 权奸所尼未被采纳 - 北师南下监军战灵壁 - 性善羞愧自尽 3. 黄子澄名号及其贡献 - 会试第一入仕太常寺卿 - 皇太孙御东角门提出策略 4. 黄子澄政治立场与行动 - 李景隆征虏大将军败绩 - 练子宁在朝指责景隆 5. 历史影响与后世评价 -
玉堂丛话·调护 卢原质、高逊志与林右故事赏析 1. 卢原质背景简介 - 卢原质,字希鲁;孝孺之外兄。 - 早年学于外门,后成为进士。 - 洪武五年举人,授编修,累迁侍读学士。 2. 高逊志生平事迹 - 元末侨居嘉兴。 - 好学且文风深纯典雅。 - 洪武二年入纂元史,官至编修。 3. 林右历史功绩与遭遇 - 洪武初年奉玺书行边,有功。 - 进春坊大学士,辅导皇太孙。 - 靖难师起,为位哭家事。 4
玉堂丛话·调护 戴德彝,洪武二十一年进士第三名。入朝后担任编修,建文年间因事改任左拾遗。北兵南下迫近时,他与齐、黄等人日夜谋划防御策略。文皇即位后,将他逮捕并责问,他不肯屈服,最终选择死亡。 侍读楼琏,靖难之役发生时,朝廷命方孝孺起草诏书。孝孺坚决不屈,结果被斩首。之后又改派琏和王景起草诏书,琏进入京城后见到受刑的方孝孺,感到恐惧不安,于是受命起草。回家后对妻子表示遗憾和忧虑,妻子问他
诗句: ```上倦于政,皆近侍诱引为驰骋荒淫等事。 李东阳同刘健等上疏曰:‘近日视朝太迟,免朝太多,奏事渐晚,嬉游渐广。夫奢靡玩戏,非所以崇俭,弹射钓猎,非所以养仁,鹰犬狐兔,田野之物,不可育于朝廷,弓矢甲胄,战斗之象,不可施于宫禁。使正人不亲,直言不闻,而此数者交杂于前,臣窃忧之。矧六月中,忽风雨飘荡,雷霆震怒正殿鸱吻、太庙脊兽,天坛树木,禁门房柱,摧折烧毁,灾异尤甚。惕然省悟,侧身励精
诗句 玉堂丛话·调护 - 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方汉庶人夺嫡,淇国公丘福力成之。成祖惑之,遂欲易储。召帷幄重臣决之,诸臣莫对,缙独曰:‘好皇孙。’由是成祖释然,仁庙之位固矣。 - 缙以三语而决此大事,古未有也。后丘福泄其语于汉庶人,庶人衔缙次骨,以至屡贬,逮赴诏狱,庾死雪中,皆庶人之谮也。自今观之,列圣及圣子神孙享万世无穷之业,缙不为无助。百余年来,褒赠之典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