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倦于政,皆近侍诱引为驰骋荒淫等事。李东阳同刘健等上疏曰:‘近日视朝太迟,免朝太多,奏事渐晚,嬉游渐广。夫奢靡玩戏,非所以崇俭,弹射钓猎,非所以养仁,鹰犬狐兔,田野之物,不可育于朝廷,弓矢甲胄,战斗之象,不可施于宫禁。使正人不亲,直言不闻,而此数者交杂于前,臣窃忧之。矧六月中,忽风雨飘荡,雷霆震怒正殿鸱吻、太庙脊兽,天坛树木,禁门房柱,摧折烧毁,灾异尤甚。惕然省悟,侧身励精,庶可以回天慰人,国家之福也。’不听。

李东阳同刘健等上疏曰:‘先帝顾命惓惓,以陛下为托,臣痛心刻骨,誓以死报。迩者地震天鸣,五星凌犯,星斗昼见,白虹贯日,群灾叠异,并在一时。历观古今,未有如此而不乱者。且诏令废格,变易殆尽,忧在于民生国计,若罔闻知。事涉于近幸贵戚,牢不可破,或旨从中出,略不预闻,或有所议拟,径行改易。臣若诿顾命之名,不尽辅导之责,天下后世,其谓臣何?’不报。

诗句:

李东阳同刘健等上疏曰:‘近日视朝太迟,免朝太多,奏事渐晚,嬉游渐广。夫奢靡玩戏,非所以崇俭,弹射钓猎,非所以养仁,鹰犬狐兔,田野之物,不可育于朝廷,弓矢甲胄,战斗之象,不可施于宫禁。使正人不亲,直言不闻,而此数者交杂于前,臣窃忧之。矧六月中,忽风雨飘荡,雷霆震怒正殿鸱吻、太庙脊兽,天坛树木,禁门房柱,摧折烧毁,灾异尤甚。惕然省悟,侧身励精,庶可以回天慰人,国家之福也。’不听。    
    
李东阳同刘健等上疏曰:‘先帝顾命惓惓,以陛下为托,臣痛心刻骨,誓以死报。迩者地震天鸣,五星凌犯,星斗昼见,白虹贯日,群灾叠异,并在一时。历观古今,未有如此而不乱者。且诏令废格,变易殆尽,忧在于民生国计,若罔闻知。事涉于近幸贵戚,牢不可破,或旨从中出,略不预闻,或有所议拟,径行改易。臣若诿顾命之名,不尽辅导之责,天下后世,其谓臣何?’不报。    

译文:

皇帝厌倦了政务,都是身边的近侍引诱他追求荒淫之事。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上书说:“最近皇帝上朝太晚,免朝太多,奏事渐渐晚,嬉戏游玩渐渐多。奢侈浪费玩乐,不是崇尚俭节的方法;弹弓射箭钓鱼打猎,不是培养仁德的方式;鹰犬狐狸兔子,是田野间的东西,不适合在朝廷饲养弓箭铠甲;战争的象征,不应该在宫廷内出现。如果正直的人不被亲近,直率的言词不被听闻,而这些事情混杂在一起,我私下感到忧虑。况且六月天中忽然刮风下雨,雷霆震动正殿的屋檐、太庙的脊兽,天坛的树木,以及禁门的房子柱子,都被摧毁烧毁,灾异尤其严重。我深深反省醒悟,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希望能挽救时局挽回人心,这是国家的福气。但是没有得到回复。”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再次上书说:“先帝临终嘱托殷切,把国家寄托给您。臣下痛心疾首,誓言以死相报。近来地震天鸣,五星凌犯,星辰白天出现,白虹贯穿太阳,各种灾害接连不断同时发生。回顾历史上也没有像这样混乱的国家。而且诏令被废除废止,改变的事情几乎没有了,只担心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财政状况,好像没有听说过一样。事情涉及到宠幸的贵族和皇亲国戚,他们牢固地控制着权力,有时皇上的命令出自他们手中,他们几乎不参与决策,有时他们提出了一些意见或者改动了一些决定,就直接实行了。如果我推脱顾命大臣的名义不去履行辅导的职责,让天下后世怎么评价我?”没有得到回复。

注释:

  1. “上倦于政” - 皇帝对政务感到厌倦。
  2. “皆近侍诱引为驰骋荒淫等事” - 指宦官们通过诱惑皇帝进行过度的娱乐活动,如骑马狩猎、赌博等。
  3. “李东阳” - 明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内阁首辅。
  4. “刘健” - 同样是明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与李东阳并称“双璧”。
  5. “上疏” - 向皇帝递交书面意见或请求。
  6. “视朝太迟” - 皇帝上朝过晚。
  7. “免朝太多” - 皇帝经常免去朝会。
  8. “奏事渐晚” - 官员上奏事务的时间越来越晚。
  9. “嬉游渐广” - 皇帝沉迷于游乐活动。
  10. “侈靡玩戏” - 过度奢华和游戏娱乐。
  11. “弹射钓猎” - 指用弓箭射击猎物或在湖边垂钓等户外活动。
  12. “鹰犬狐兔” - 泛指自然界中的动物。
  13. “田野之物” - 指农田里的动物和植物。
  14. “弓矢甲胄” - 古代战士所穿的衣服和武器。
  15. “战斗之象” - 战争中的景象。
  16. “鹰犬狐兔” - 指自然界的动物。
  17. “野物” - 原指野生的动植物,此处用来比喻朝廷内的小人。
  18. “弓矢甲胄” - 古代战士所穿的衣服和武器。
  19. “战斗之象” - 指战争的场景或象征。
  20. “鹰犬狐兔” - 泛指自然界的动物。
  21. “田猎” - 打猎,泛指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
  22. “庖厨” - 厨房,这里引申为享乐场所。
  23. “御沟” - 皇家专用的河流,泛指皇宫。
  24. “龙楼凤阙” - 宫殿的名称,这里代指皇宫。
  25. “土木形骸” - 形容人的身体像泥土和木头一样普通。
  26. “谏垣” - 古代宫中的谏官办公处所。
  27. “匡辅” - 辅佐帝王。
  28. “社稷” - 国家。
  29. “灾异” - 异常的自然灾害和政治事件。
  30. “先帝顾命” - 指前任皇帝临终前交付的遗言或托付给后人的任务。
  31. “托付” - 委托某人承担某项责任或任务。
  32. “臣” - 古代君主对臣子的称谓。
  33. “先帝顾命惓惓” - 形容对前任皇帝的遗愿非常忠诚和重视。
  34. “陛下为托” - 把国家交给陛下。
  35. “臣痛心刻骨” - 表达极度的悲伤和忠诚。
  36. “日夜忧思” - 整夜整日都在为国事忧心忡忡。
  37. “废格” - 废弃法令、政策等。
  38. “变易” - 变更或更改事物的状态或性质。
  39. “罔闻知” - 不了解、不关心。
  40. “牢不可破” - 坚固得无法打破。
  41. “不预闻” - 没有参与决策。
  42. “躬蹈汤火” - 亲自去承受烈火的煎熬(通常用于比喻自己经历困难或危险)。
  43. “回天” - 挽救时局挽回人心。
  44. “社稷之福” - 国家的福气。
  45. “顾命” - 指前代皇帝临死时交代的遗命。
  46. “托付” - 把某件事或某项任务委托给他人。
  47. “不报” - 没有得到回复。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状况。李东阳和刘健等官员多次上疏批评皇帝沉湎于享乐,忽视国事,并提出改革的建议。他们的担忧并非无根据,因为皇帝的放纵和腐败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地震、日食等异常自然现象的频繁出现,以及民间对朝廷失去信任。然而,这些建议未能得到采纳,皇帝依然我行我素,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衰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