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云凤为祠部郎时,上疏请斩李广,广恨之,会驾还自泰坛,嗾校尉诬王驾后乘马,下诏狱。群珰议助广,为上言,重其罚。徐文靖公争之曰:‘余闻天子驾后,从千乘万骑,未闻罪乘马者,尔辈欲借此快忿,外廷宁无抗辨者邪?’王由是得从末减,出知陕州。
弘治新政,万安、尹直以次罢去,刘吉独不动。尤虑科道言之,乃曲身阿结,昏夜款门,蕲免弹劾。建言欲超迁科道,待以不次之位。会诏书举用废滞,吉特为奏升原任给事中贺钦、御史杨珍、部属员外郎林俊。此时吏部已次第拟用,而吉为此以媚众,自是人无复有言之者矣。弘治改元,风雹发自天寿山,毁瓦伤物,震惊陵寝。上戒群臣修省,遣官祭告。于是左春坊庶子兼翰林侍读张升疏言:‘应天之实,当以辅导之臣为先,今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以奸邪尚在枢机之地故也。’因数吉十罪,且谓:‘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合开为一。伏望陛下奋发乾刚,消此阴慝,拿送法司,明正其罪,则人心悦而天意回矣。’科道交章劾升,指为轻薄小人。上命谪升南京工部员外郎。同乡何乔新赠以诗曰:‘乡邦交谊最相亲,忍向离筵劝酒频。抗疏但求裨圣治,论思端不忝儒臣。自怜石介非狂士,任诋西山是小人。暂别銮坡非远谪,莫将辞赋吊灵均。’
玉堂丛话·调护
徐文靖公与李广冤案
- 王公云凤为祠部郎时,上疏请斩李广
- 王公云凤为祠部郎时,上疏请斩李广,因李广恨王公,导致李广被诬下狱。
- 王公由是得从末减,出知陕州,但此事影响深远。
- 万安、尹直罢去,刘吉独不动
- 弘治新政期间,万安、尹直以次罢去,刘吉独不动。
- 刘吉担心科道言之,曲身阿结,昏夜款门,祈免弹劾。
- 建言欲超迁科道,待以不次之位
- 建言欲超迁科道,待以不次之位,希望借此机会获得皇上的宠信。
- 风雹发自天寿山,毁瓦伤物,震惊陵寝
- 当时,风雹从天寿山发来,毁瓦伤物,震惊陵寝。
- 皇上戒群臣修省,遣官祭告,表明对自然灾害的重视和敬畏。
- 张升上书揭发李林甫、贾似道之奸
- 左春坊庶子兼翰林侍读张升在此时上书揭发李林甫、贾似道之奸,指为合开为一。
- 他批评李林甫的蜜口剑腹,贾似道的牢笼言路,呼吁皇上奋发乾刚,消此阴慝。
- 科道交章劾升,指为轻薄小人
- 科道交章劾升,认为他为轻薄小人。
- 皇上命谪升南京工部员外郎,表达了对他的不满和指责。
- 何乔新赠诗安慰徐文靖公
- 何乔新在得知徐文靖公贬谪的消息后,赠诗表示慰问和支持。
- 诗中称赞徐文靖公的忠诚和正直,鼓励他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国家效力。
- 诗中的言辞表达了对徐文靖公的深厚友谊和对他遭遇的同情。
- 徐文靖公反思自身行为
- 徐文靖公在诗中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承认自己曾为了讨好众人而妥协。
- 他表示今后将更加坚定地支持国家和皇帝的政策,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 他的反思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深刻认识和担当精神。
- 徐文靖公与李林甫、贾似道对比
- 徐文靖公与李林甫、贾似道进行了对比,指出他们的共同点和区别。
- 徐文靖公强调了李林甫的蜜口剑腹和贾似道的牢笼言路,提醒人们警惕这些奸邪之人。
- 通过这种对比,徐文靖公希望人们能够认清这些人的本质和危害,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 同乡何乔新赠诗鼓励徐文靖公
- 同乡何乔新在得知徐文靖公被贬的消息后,也给予了他诗歌上的鼓励和支持。
- 何乔新在诗中称赞徐文靖公的忠诚和正直,鼓励他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国家效力。
- 这首诗表达了何乔新对徐文靖公的深厚情谊和对他的支持。
- 通过何乔新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徐文靖公的关心和期望,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