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中,太监汪直新坐西厂,立威拟至尊,内外官卧不帖席。商文毅公疏直十罪以闻,且云:‘用此人实系天下安危。’上恚曰:‘用一内臣,焉得系天下安危?’太监怀恩传旨,诘责甚厉。文毅正色曰:‘朝臣无大小,有罪皆请旨收问,渠敢抄扎三品以上京官。大同、宣府,北门锁钥,一日不可缺人守者,渠一日擒械数人;南京,祖宗根本重地,留守大臣,渠敢擅自收捕;诸近侍,渠敢擅自换易。此人不黜,国家安乎危乎?’怀恩闻之,咋舌而退,即日撤去西厂。

自罗伦、王徽等贬斥,中外结舌,以言为讳。陈名为编修,上疏曰:‘窃见近年灾异屡见,雨旸愆期,翰林论思之地,臣敢不竭其愚?臣观春秋二时,陛下虽间御经筵,以讲圣学,然势分尊严,上有所疑未尝问,下有所见不敢陈。愿于退朝之暇,择一二儒臣有学行者,引对便殿,少霁天威,有疑辄问,务使圣心涣然而止。方今人才日降,言路日塞,异端日炽,宜召还致仕吏部尚书李秉、修撰罗伦、编修张元祯、评事章懋、给事中王徽、举人陈献章,置之台谏。革去法王佛子真人位号,禁止创建寺观。则正人用,言路开,妖妄息。’不报。

诗句

玉堂丛话·调护:这是一篇记载明代宦官汪直和文官之间斗争的文章。文官通过弹劾汪直来表达对政治局势的看法。

译文

在成化年间,太监汪直新掌权,立威欲凌驾于皇帝之上,内外官员不敢坐席,因为害怕被逮捕。文官商文毅公上疏汪直的十罪并上报皇帝,他警告说:“用此人实在关系着天下安危。”皇帝非常气愤地说:“一个内臣怎能决定天下安危?”太监怀恩传旨严厉质问文官。文官正色回应:“朝臣无论大小,有罪都要请旨查问,他却敢擅自逮捕三品以上京官。北京的大同、宣府,是北门锁钥之地,一天都不能缺少人手,他却一天抓捕几个人;南京作为祖宗根本重地,留守大臣,他却敢擅自逮捕。各近侍,他也敢擅自更换。”如果这个人不罢免,国家还安吗?’怀恩听说后,吓得脸色发白退下,立即撤去西厂。

自罗伦、王徽等人被贬斥以后,朝内外都沉默不语,因为说了话也会被认为是忌讳。陈名改为编修,他上书皇帝说:“我私下见到近几年灾异频频出现,雨水天气不按节气来临,翰林院议论圣学的地方,我不敢不说出自己的愚见。我认为春秋二时,陛下虽偶尔御经筵讲圣学,然而地位尊贵,上有所疑虑没有问过,下有所所见不敢提。希望在退朝之暇,选择一二儒臣有学问者,引他们到便殿谈话,稍微平息天威。如有疑惑就问他们,务必使圣心涣然停止。如今人才日益减少,言路日益闭塞,异端思想日渐猖獗,应该召还退休吏部尚书李秉、修撰罗伦、编修张元祯、评事章懋、给事中王徽、举人陈献章,安置他们到台谏。革除法王佛子真人位号,禁止建造寺院观堂。这样就能任用正直之人,言路得以开放,妖妄之事就可以止住了。”但是没有得到回复。

赏析

这篇《玉堂丛话·调护》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官商文毅公的奏疏。他在奏疏中明确指出了太监汪直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改革建议。他的言辞铿锵有力,充满了正义感和忧患意识,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待。他的这些主张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响应。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情况,也反映了文官对于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