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仕玠
七鲲身 台疆肖弯弩,千里射潮汐。 鲲身劈半环,小曲百里窄。 团束内河流,明镜安台脊。 少女逞狡狯,撼动天光碧。 气连沧海昏,险自洪荒画。 修鳞欲来游,肮脏鬐阻格。 内河望鲲身,隐隐凸浮碛。 朅来勿押侮,下逼蛟龙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海景图,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生命力。诗中以“七鲲身”为引子,描述了大海的辽阔、壮观以及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
这是一首描绘安平镇的诗,描述了安平镇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战争景象和将军英勇的形象。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安平镇 重镇压瀛壖,周遭树营栅。 东回瞻府治,十里惊湍隔。 仡仡番子城,荷兰旧擘画。 兴朝声教阔,外海恣开辟。 维天生五材,并用敢离逿。 设帅制狡犷,心输由吭扼。 大阅当严冬,千艘壅潮窄。 皂纛咽笳鼓,摩动闪云隙。 令传齐三呼,狂趡汹涛黑。 仿佛遌鲸鲵,森森斗鋋戟。 誓将髑髅鏖
【注释】 1. 逸事:轶事。 2. 岛绝:荒岛。 3. 红彝:指红衣人,即彝族。 4. 烛遗书:指书信。 5. 羲车:传说中的神车,这里指羲和的车辆,传说中羲和掌管日,驾着神车,象征太阳。 6. 两仪:阴阳。 7. 烛龙: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照亮黑暗。 8. 诺皋谩:指荒诞不经的传说或故事。 9. 空堂夜杳阒(jiù):空荡的殿堂里夜晚寂静无声。杳阒,形容寂静无声。 【赏析】
诗解 第一句:打鼓山,鼓山是地名,位于右辅位置,百里之内可以见到山的骨骼。 释义与注释: - “鼓”在这里可能是“古”或“旧”的意思,表示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地方。 - “山邑”指的是古代的城镇或者村落,“右辅”则意味着在地理上的重要位置。 - “百里见尻骨”形容山的轮廓清晰,就像千里之外都能看到其骨骼一般。 第二句:狰状类孤罴,修脚踏涨渤。 释义与注释: - “狰”通常指凶猛的样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则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癸未年(1763年)秋八月初五日,我的俸禄满了,我要渡海去南方作一首诗。 于越古奥区,千岩竞苍翠。 郁烝干青冥,光涵瑚琏器。 大雅溯根原,寔为名家裔。 贯穿七略书,摛藻春葩丽。 廿年官刑曹,时切平允志。 持议无敢挠,屹若山岳锐。 每岁上谳书,屡荷天颜霁。 曰兹大小狱,是臣称职司。 遂令天下民,咸受协中治。 继命守瓯闽,清霜肃瘴疠。
澎湖 澎湖一穷岛,外海称险隘。 东南控制静,内地安栖息。 山童草木荒,潮涸盐卤塞。 地潟不宜稼,耙犁安所力。 波涛狎床帏,蛟鼍轻蜥蝪。 肆其虓阚性,溟涨犹偪仄。 粟米自东来,未能饱饥膈。 修鳞与团介,炰脍无不得。 天兵昔东下,万艘暍荷戟。 神畀将军泉,至今喷湢㳁。 东临望台疆,时见山尻脊。 西飙会有期,便挂如云席。 解析: 1. 澎湖:澎湖是台湾的一个小岛。在古代,它被称为“穷岛”
诗句释义: 1. 半屏山:指的可能是一座山峰,其形状像屏风一样,因此得名“半屏山”。 2. 兹山名肖形,屈膝裂半曲:形容这座山的形状像屏风那样,弯曲的一侧像人的膝盖。 3. 造物憎美尽,吝此黛色足:这里的“造物”指的是自然或宇宙,“黛色”是指深黑色。诗人表达的是对于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之情,即使它不完美,也值得珍惜。 4. 自昔蕴精灵,警火鸣逸躅:这里“自昔”指从古至今
海中观日出 我生守蓬蒿,寸步困偪仄。 忽成沧海游,捩眼恣天色。 坤舆漾空虚,洪河洵涓滴。 扶桑浇悬根,滇㴐知不隔。 夜半天鸡鸣,霞烧半海赤。 绛阙烂温汾,三山下临逼。 掉头顾平地,夜气正黝黑。 良久火轮出,游氛渐开辟。 燋劳念冯生,始觇东方白。 安知金鸦辉,早射昆仑脊。 注释: - 海中观日出: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景象。 - 我生守蓬蒿:我一生都在蓬蒿之中生活,形容隐居或生活简朴。 - 寸步困偪仄
内河 从危险的水域里驶出,回望还心有余悸。 幸运地躲过灭顶之灾,怎敢夸耀投石的勇敢。 内河水面如海,虽然危险但也令人安心。 水流湍急却不足一寻,波涛荡漾清流如镜。 小船窄小爱在水面上飘摇,宽广的水面上市舶耸立。 潮水退后卤地干涸,小船在山丘间显得更重。 陆地行驶迅猛冲开波浪,百艘船齐声呼喊震天动地。 鹢鸟突然惊散,大鱼群起跃起,力尽只能寸步前进。 艰难战胜登秦陇,城郭清晰分界垄陌。
蟋蟀咏 白露滴疏芜,清风肃飞阁。 验彼候虫鸣,始知岁摇落。 入耳促悲丝,绕庭急哀籥。 遂令欢娱场,倏地成寂寞。 志士惜日征,寡女叹居索。 华发其如何,感此中夜作。 注释: - 白露: 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 滴: 形容白露时节,露水从草叶上缓缓落下。 - 疏芜: 稀疏的草丛,泛指田野。 - 清风: 清凉的空气。 - 肃: 肃静,这里指风声清冽。 - 飞阁: 高耸的建筑,如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