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诗句释义 1. 更漏子:这是一首词牌名,属于宋词中的一种格式。 2. 对秋深:指秋天来临,环境显得更加深沉和凄凉。 3. 离恨苦:离别的悲伤和痛苦难以言说。 4. 数夜满庭风雨:连续几晚,庭院中被风雨笼罩。 5. 凝想坐:长时间地坐着深思。 6. 敛愁眉:眉头紧锁,表现出忧愁的样子。 7. 孤心似有违:孤独的心似乎与世俗不符。 8. 红窗静:红色窗帘静静地挂着。 9. 画帘垂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即分析诗歌的内容、语言、手法等综合能力。赏析诗词应遵循“读诗明意”“品词赏情”“知人论世”三个步骤,从意境、技巧、情感三层面入手,注意答题思路: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阐释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第三步,点出诗句表达的感情(或主旨)。 ①第一句,掌中珠比喻掌上明珠。爱惜之情溢于言表。第二句,花下月,枕前人,暗喻爱情。第三句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听寒更,闻远雁,半夜萧娘深院。” - 注释:“听寒更”意指在冬夜中倾听更鼓的敲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孤独;“闻远雁”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听到了远处大雁的叫声,暗喻远方的思念。“半夜萧娘深院”描绘了一个深夜里女子独自居住的情景,这里的“萧娘”可能是诗人对某个特定人物的代称。 2. “扃绣户,下珠帘,满庭喷玉蟾。” - 注释:“扃绣户”意味着紧紧关闭了精美的绣花门
注释: 今夜约定,明天分别,相对时只能愁得要死。 依靠在女子脸上,捻着玉簪,无言泪满襟。 银箭落下,霜花轻薄,墙外公鸡鸣叫。 听任事情安排,恶情悰,断肠西复东。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的词,表达了诗人在离别之际对情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思念。 上片“今夜期,来日别”两句,是写两人今夜相约相见,明日就要分离。“相对祗堪愁绝”一句承“相期”而来,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景。“偎粉面”
《更漏子》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注释: - 《更漏子》:词牌名,是唐教坊曲之一。 - 春夜阑:春天的晚上已经过去一半了。 - 更漏促:更漏(古代计时工具)急促地催促着时间流逝。 - 金烬暗挑残烛:金色的火油在灯芯上燃烧,发出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半边屋子,只剩下一根快要燃尽的蜡烛。 - 惊梦断
注释: 南浦情,红粉泪,争奈两人深意。低翠黛,卷征衣,马嘶霜叶飞。 招手别,寸肠结,还是去年时节。书托雁,梦归家,觉来江月斜。 译文: 南浦的离愁别绪,红颜女子的悲伤泪水,都比不上两人深深的情感。低垂的眉毛画得如同翠色,卷起的衣衫在寒风中飞舞。马儿嘶鸣的声音与飘落的枫叶交织在一起。 挥手作别的情景,令人心痛不已,仿佛回到了去年的季节。书信寄托着思念之情,而梦中却回到了家乡。醒来时
【注释】 星渐稀,漏频转:指夜已深了。 轮台声怨:指边塞将士思乡之怨。 挑锦字,记情事:女子给远方的恋人寄信,捎去自己的思念之情。 两心相似:意即愿与爱人心意相合。 玉钗横枕边:意指女子将玉钗放在枕头旁以作纪念。 【赏析】 词牌名。双调小令。此词上片写闺中少妇的怀人之情;下片写女子为情所困,彻夜不眠的情景。全词语言朴素而含蓄婉转,意境优美
注释: 秋色清,河影淡,深户烛寒光暗。 秋意浓,夜色清,深宅灯火昏。 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 更漏滴答声声急,蟋蟀叫声声声哀。 新月上,薄云收,映帘悬玉钩。 明月升起,云层散去,映照窗帘悬挂着玉色的衣钩。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了一个女子深夜的孤寂与寂寞。全诗以景起,以景结,通过写景抒发感情,情景交融,形象生动。 “秋色清”三句,总揽全篇,描绘了秋夜的寂静、清冷和孤寂。
注释:烟雾和月光寒冷,秋夜静悄悄的,漏壶中的水银已经滴完,天已经亮了。罗幕下空空如也,绣屏空着,灯花结碎红。 人偷偷摸摸,没有一点声音,愁绪没有地方发泄,思绪像梦一样无法成真。常常想起和你约定一起偷香私语的时光。 赏析:词的上片写秋日黄昏,月色寒清,烟霭朦胧;夜深人静,更漏声停,残漏滴尽,天已大亮。“罗幕下”四句,写闺中人默默无声、无望、无奈之境;“灯花结碎红”四字是此情此景中最传神之笔
更漏子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注释: 春夜阑:指春天的夜晚已经过去。春恨切:形容深深的春愁。 花外子规啼月:在月光下,子规鸟不停地鸣叫。 人不见:没有人能看见。 梦难凭:梦中的情景难以实现。 红纱一点灯:红色的纱罩下的一盏灯光。 偏怨别:特别地怨恨别离。 是芳节:正值美好的时节。 庭下丁香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