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更漏子》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注释:

  • 《更漏子》:词牌名,是唐教坊曲之一。
  • 春夜阑:春天的晚上已经过去一半了。
  • 更漏促:更漏(古代计时工具)急促地催促着时间流逝。
  • 金烬暗挑残烛:金色的火油在灯芯上燃烧,发出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半边屋子,只剩下一根快要燃尽的蜡烛。
  • 惊梦断:惊醒后,梦境被打断。
  • 锦屏深:绣有精美图案的屏风深深遮挡住了。
  • 两乡明月心:在两地相隔的情况下,只能看到彼此心中的明月。
  • 闺草碧:闺房前的草呈现出绿色,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望归客:盼望归来的客人。
  • 孤负我:辜负了我(的期待或心意)。
  • 悔怜君:后悔和怜惜对方。
  • 天不闻:上天也听不见,表示无法传达自己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春夜阑”点明了季节和时间,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更漏促”和“金烬暗挑残烛”,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昏暗,进一步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焦虑。

“惊梦断”一句,将梦境与现实相割裂,让人联想到词人在梦中也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锦屏深”和“两乡明月心”则形象地展现了词人的相思之情,即使身处两地,也无法阻止心中对对方的思念。

结尾两句“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表达了词人对这种情感无法传达给外界的无奈和悔恨。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常见的离愁别绪的主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