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注释】 1. 更漏子:唐教坊曲名。 2. 博山:即博山炉,古代一种熏香的器物。《旧唐书.五行志》记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三月,长安有博山炉飞入宫中,烧香一炷,香气满殿。后遂以“博山”代指熏香。 3. 沉水:古乐府曲调名,又名《沈香》。 4. 梅冰树隙:形容梅花盛开枝头,如冰似雪,花影婆娑,映照在梅树的缝隙中。 5. 薰豆蔻:薰草的一种,可用来熏衣。 6. 罗襦:指丝绸织成的短衣。
【诗句释义】 绣帘垂挂着,幽静的池塘边。我靠在栏杆边,走了许多曲折。苹叶很柔软,草烟很低垂。我正做着绿窗残梦。 玉纤(指美人)轻轻动,凤箫声已经停止。醒来时半床的残月已没入云中。兰烛也燃尽了,柳条也空了。这情感多么深沉而重。 【译文】 绣帘低垂,幽静的池塘边。我靠在栏杆边,走了许多曲折。苹叶柔软,草烟低垂。我正在做着绿窗残梦。 玉手轻轻地动,凤箫声已经停止。我醒来时半床的残月已没入云中
诗句翻译:旧日的忧愁之人,新添的愁绪如同明月。同是黄昏时分,人却未能相见,唯有月光依旧明亮。除非借助梦境去寻找,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译文:旧时的人们,新来的忧愁像明亮的月亮一样。在黄昏时刻,尽管人不见,但月光格外明亮。除非通过梦境来寻找心灵的安宁。寒冷的被窝紧紧拥抱着,难以驱散心头的忧愁。在不到四更天的时刻,就别想有梦了。夜深人静,只有滴水声和乌鸦的叫声相伴,梦里能持续多久呢? 注释
解析 诗句解读 “雨初晴,帘半卷。叠损罗衣金线。” - 解释:描述了雨后天气转晴,窗帘半卷的场景,以及因雨湿损损了衣服的金丝绣边。 “绡幌碧,粉屏空。灯花结碎红。” - 解释:绡帷幕透出碧绿的光芒,但屏风是空的,灯芯上的花结成了碎红色的花状物。 “思无穷,情未了。一炷后庭香袅。” - 解释: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未竟的情感,在点燃后庭香烟缭绕时更加明显。 “春如剪,雨如丝。风摇夜合枝。”
【译文】 晚妆残,春色浅,远山如黛迷住眼。千万恨,在心头,秋波似水欲流。 燕子双双飞,人儿悄悄行,月光洒下树梢。烟雾缭绕冷,画屏幽暗,吴山点点愁。 注释: 更漏子 · 寄忆:这是一首描写离别相思的词牌名。 晚妆残:指的是女子晚上的妆容已经残破了。 春态浅:春天的神态已经显得浅淡了。 远岫参差迷眼:远处的山峰参差不齐,使人的视线模糊,难以分辨。 千万恨:无数种怨恨,形容心中的痛苦和烦恼。
更漏子·午饮 译文:额妆轻,眉影细。发际莹莹光腻。收宝镜,炷沉烟。低头急绣缠。 菖蒲碧,榴房赤。午酒中人无力。罗袂薄,晚风凉。幽兰被体香。 注释: 1. 额妆轻,眉影细:形容女子的妆容轻盈细腻,眉毛修长而美丽。 2. 发际莹莹光腻:形容头发光亮润泽,如同珍珠般璀璨。 3. 收宝镜,炷沉烟:收起宝镜,点燃沉香。沉香烟袅袅升起,弥漫在空气中。 4. 低头急绣缠:低下头,快速地绣着东西。 5.
展罗衣,宽宝缬。团就一窝香雪。珠箔下,画屏中。重施绣抹胸。 梅雨溅,荷风扇。钗上翠符频颤。多少事,费沉吟。日长倦不禁。 注释:展:打开。宝缬:一种织锦工艺。团就:整理成圆形或椭圆形状。香雪:比喻女子的肌肤像雪一样洁白。珠箔下:珠帘下,室内装饰。画屏中:画屏上。重施绣:重新施加刺绣。抹胸:一种内衣。梅雨溅:指连绵不断的春雨。钗上翠符:指妇女头上的首饰,翠符是翡翠制的符咒,用来辟邪。 赏析
【注释】 ①更漏子:唐教坊曲之一。又名《夜半乐》、《秋夜月》。②半开帘:一半打开的窗。③画屏新浴:刚刚洗过澡,靠在绣着花的屏风上休息。④眉淡扫:指女子刚洗完脸,眉毛淡淡的一抹。⑤髻低梳:指女子刚梳好头发,发髻压得很低。⑥夜凉生绣襦:指夜晚凉意透进绣有花纹的内衣。⑦雁来候:指秋天到了,大雁飞来了。⑧人共海棠消瘦:指女子憔悴瘦弱,像春天凋谢的花朵一样。⑨香乍热:指刚点燃了香料,香气四溢。⑩箪微寒
【解析】 本句要注意“枕函”的书写。 鉴赏: 上片写春宵苦短,夜长梦短,春思入骨。首句“夜儿长,风儿细”点明时间,渲染气氛,烘托心情。二句“吹人孤眠春思”承上启下,写春风拂面,吹人春夜独睡之怀想。三、四句“青镜畔,玉楼中”写闺阁中的美人,面对青亮的容颜,却只能空对着妆台上的玉镜;面对华丽的居处,却只能在梦中与心爱的人幽会,实乃相思之苦。这两句话以美人对镜、倚楼而卧,反衬出闺中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注释】 听:聆听 幽蛩(qióng):蟋蟀。 玉砌:玉石制成的台阶和栏杆。 漏声微:漏壶中水滴的声音很轻。 半卷:一半打开。 薰笼:用香料熏香的鸟笼。题扇:在扇子上写字。 炉烟袅:指炉子里升起的烟雾。 画屏:指屏风。 添香:点上香。 抚琴:弹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词。词人夜深不寐,倾听蟋蟀的鸣叫,听到玉阶前月光映照的影子,又看到重门紧闭,清冷的露水滴落,微弱的漏声传来;敲窗时,败叶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