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寒,沉水歇。香在梅冰树隙。薰豆蔻,解罗襦。亲承芗泽馀。
绿纱深,银叶剪。莫漏檀心一点。藏犀合,贮红箱。须留待粉郎。
【注释】
- 更漏子:唐教坊曲名。
- 博山:即博山炉,古代一种熏香的器物。《旧唐书.五行志》记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三月,长安有博山炉飞入宫中,烧香一炷,香气满殿。后遂以“博山”代指熏香。
- 沉水:古乐府曲调名,又名《沈香》。
- 梅冰树隙:形容梅花盛开枝头,如冰似雪,花影婆娑,映照在梅树的缝隙中。
- 薰豆蔻:薰草的一种,可用来熏衣。
- 罗襦:指丝绸织成的短衣。
- 芗泽:香草之香。
- 绿纱深:绿色的纱衣,指女子的衣裳。
- 银叶剪:银制的剪刀或刀,用以裁剪衣物等。
- 檀心一点:指用香木做的心形蜡烛。
- 犀合:犀角制的盒子。
- 粉郎:美女,此处指女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闺情的词,词人通过写自己与情人幽会的情景,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之情。上片描绘了两人幽会时的场景,下片抒发了词人的深情。
上片前两句“博山寒,沉水歇”,写两人幽会时的环境和心情。词人与情人在博山炉中燃烧沉香,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同时,词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情人的深深思念。“香在梅冰树隙”,描绘了两人幽会的环境,梅花盛开枝头,如冰似雪,花影婆娑,映照在梅树的缝隙中,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薰豆蔻,解罗襦”,描绘了两人幽会的细节,词人身着丝绸织成的短衣,而情人则脱下了外衣,露出了白皙的肌肤。这两句词既表现了两人的亲密无间,也表达了词人对情人的深深眷恋。
下片前三句“绿纱深,银叶剪,莫漏檀心一点”,继续描绘两人幽会时的场景。绿纱衣深藏,银叶剪刀轻剪,这些细节都表现出两人之间的默契和柔情蜜意。然而,词人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期待。“藏犀合,贮红箱”,这里将犀牛心形蜡烛藏在箱子里,象征着对爱人深深的思念和期待。同时,这也暗示了两人之间的爱情已经超越了普通友谊,进入了更深一层的感情。
最后一句“须留待粉郎”,则是词人在幽会结束时的感慨。他希望自己能够留下美好的回忆,等待爱人的到来。这句词不仅表达了他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也展现了他的执着和坚韧。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两人幽会场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成功塑造了一个缠绵悱恻、深情款款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