琮琤寒玉。清调随秋竹。旧时惯弄求凤曲。莫把朝飞轻续。
一弹明月轻纱。再弹夜雨梨花。莫使高山流水,三分搀入琵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考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题干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对考生理解、分析诗歌的能力的要求。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要求,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理解。
- “琮琤寒玉”:指古琴的声音清脆悦耳。“琮琤”,形容声音。
- “清调随秋竹”:指弹琴时用秋竹为弦,音调清脆高远。
- “旧时惯弄求凤曲”:指旧时常用《求凰》曲来弹奏。求凰曲,即《凤求凰》,是一首琴曲的名称。
- “莫把朝飞轻续”:意为不要像往常那样轻弹琴曲。“朝飞”,指清晨的飞翔,比喻琴曲的开头部分。
- “一弹明月轻纱”:指弹琴声如月色一样柔和。“轻纱”,指轻纱般的月光。
- “再弹夜雨梨花”:指弹琴声像夜雨打梨花那样幽深。“夜雨梨花”,形容音乐优美动听,像夜雨落在梨花上发出的声音一样。
- “莫使高山流水,三分搀入琵琶”:意为不要让高山流水之曲掺杂进琵琶声里。“高山流水”,指古代琴曲名,相传为伯牙鼓琴时,志趣相投的知音者钟子期听后为之击节赞赏。“琵琶”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与古琴并列,称为“八音”。
【答案】
示例:
清平乐·答索琴
(宋)苏轼
琮琤寒玉。
清调随秋竹。
旧时惯弄求凤曲。
莫把朝飞轻续。
一弹明月轻纱。
再弹夜雨梨花。
莫使高山流水,
三分搀入琵琶。
译文:
清亮的琴声如同寒玉一样清脆悦耳。琴声随着秋天的竹管而发出,它那悠扬清远的音调宛如高山流水,让人心旷神怡。曾经熟悉的曲子是《求凰》,不要再把它当作早晨的乐曲来弹了。第一拨琴弦发出的是如月亮一般明亮轻柔的音,然后再弹出如夜晚的细雨落在梨花树上所发出的声音。别让高山流水那样的美妙琴声掺和到我们弹琵琶的时候去啊!赏析:
此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作者任密州知州。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新党排挤,被贬至黄州、汝州、徐州、湖州、杭州等地辗转任职,生活十分艰难。苏轼在这首词中抒发了他的忧思,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