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诗句解析 1. “翠鸾篦”与“钿雀扇”:这两句诗描述的是女性使用的物品,其中“翠鸾篦”和“钿雀扇”可能是指一种装饰品或者是某种特定的化妆工具。在古代,这样的物品常常用于美化容颜,增添女性的风韵。 2. “巧笑星前谁见”:这句话中的“巧笑”指的是女子微笑的样子,而“星前”则可能指女子的面庞,即在明亮的星空下。这里的“谁见”表达了一个疑问,即在星光照耀之下,谁能看到女子那迷人的微笑呢? 3.
【诗句解释】: 1. 落花时,风景好。惆怅识音人老。 - “落花时”指的是春天,通常在春天的时候,花开得正盛。“风景好”表示景色美丽。“惆怅识音人老”中的“识音”可能暗指诗人曾经的知己或爱人,而“人老”则表达了诗人因时间流逝、人事变迁而产生的感伤。 2. 弦欲语,座无言。满堂沉麝烟。 - “弦欲语”意味着琴弦想要说话,但却没有声音发出。“座无言”说明听众(可能是文人雅士)沉默不语
烛光闪烁如花瓣,筵前滴泪两相和。怎奈未能醉中消,强颜欢笑却心酸。眼边风景令人迷,似是而非似非是。 关山路途多艰难,伤心落泪难以说。谢家廊庑比天大,千里月色映云霞。此情深厚似天长,与君相知胜似亲
【解析】 本词上片写舟泊黄冈时所见景色和所闻之声,下片写夜宿黄冈时所见之景。“六篷船”句,写舟船的帆篷是六张竹篾编成的,“双竹桨”句,写船中有两个桨手在划桨。“刺入荻芦花港”,点明舟船停泊之所,为“风笛起,酒帘飘”作铺垫。“风笛起,酒帘飘”,两句对写,先写风笛声起,然后才见酒家门前酒帘飘动。“风笛”句,化用唐王维《送别》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停桡姑嫂桥”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情感,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分析诗歌的意境和风格。注意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如“漏声残,灯影碎。一个人儿怎睡”一句,通过“漏声”“灯影”写出了环境的静,“一个人儿怎睡”则写出了人的孤独,所以整句诗的意思是:夜深了
更漏子 绿萍新,飞絮歇。春在旧时池阁。团扇底,好风吹。欢来侬未知。 花梦觉,双钗落。凉到黄昏帘幕。行又懒,似痴云。低笼金蝶裙。 注释: 更漏子:一种词牌名,属于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 绿萍新:新的荷叶上还留有水珠。 飞絮歇:飘落的柳絮已经停止飘落。 春在旧时池阁:春天的气息还在那个旧时的庭院里。 团扇底:团扇的背面。 好风:美好的风。 欢来侬未知:快乐的时光我并不知道。 花梦觉:从梦中醒来
醉还醒,寒又暖。误了钗鸾筝雁。消息暗,石榴红。山重愁更重。 译文:醉酒醒来,忽冷忽暖,误了钗、鸾、筝、雁。消息暗中传来,石榴已经红了。山重重的忧愁更加深重。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又名“忆秦娥”、“捣练子”。双调四十七字,上下片各有两仄韵三平韵。上片五仄韵,下片六仄韵,一三二四六平平韵。此词为小令。醉还醒:醉酒醒来。寒又暖:忽冷忽暖。钗鸾筝雁:钗是首饰,鸾是传说中的凤凰鸟,筝是古乐器的一种
【注释】 ①湘色裘:用湘妃的青色来染制的衣服。湘妃,传说为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此处指穿着湘妃色衣服的人。 ②缟衣禓:白色的衣裳,这里泛指洁白的衣服或白色的东西。 ③雅称:正好适合。水仙妆饰:指水仙花的颜色,即淡紫色。 ④冰作骨,玉为胎:形容梅花的清白和高雅,就像冰一样冷峻,像玉一样温润。 ⑤物外:自然之外的事物。 ⑥绰约(cuò yuē):姿态柔和美好的样子。 ⑦小莲:荷花。定等差
玉楼寒,芳草碧。门外马嘶人迹。 注释:玉楼寒冷,芳草绿。门外传来马蹄声和人的脚步声。 搴绣幕,拂银屏。风来夜不扃。 注释:掀起绣有花纹的窗帘,轻轻擦拭着银制的屏风。风吹进来,夜晚却紧闭门户。 应念我,偏相左。鱼钥重门深锁。 注释:你想念我,偏偏让我感到孤独。沉重的大门被紧紧关上了。 书不寄,梦无凭。窗纱一点灯。 注释:书信不能寄出,梦境无法实现。只有窗上的纱帘上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灯火
【注释】 绿阴浓,浓密的绿色树荫。红雨乱,红色的雨点纷纷乱落。无奈春归人远,无可奈何地面对春天的离去和亲人的远离。梁燕去,飞向南方的大雁已经去了。塞鸿来,飞过边塞的大雁又回来了。闲阶生暗苔,空荡荡的小台阶上长满了青苔。长亭路,离别的长亭之路。分襟处,分别的地方。惆怅画屏烟树,心中充满了离别后的惆怅之情。流水远,远处的流水声越来越遥远了。夕阳沉,太阳慢慢地下沉到山的那一边。倚栏千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