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锴
【赏析】 此诗为观象台二十四韵,是元代诗人虞集所作。虞集的诗歌作品,大都以咏物、咏史和纪游为主,而《观象台二十四韵》则是他咏古之作,其创作背景是在他任职御史中丞期间(1321—1327),因观象台在京师(今北京)西北郊,所以虞集曾两次登临,并作诗咏之。 全诗共四十二句,前半写台之结构及功能,后半写台之历史及作用,最后归结到台的建造者对国家社稷的巨大贡献。 首联起笔
【解析】 此诗首句写九月卢龙道上的景色,次句写塞头上的霜信早到。三、四句写晚花高柳不报春讯,夕阳下的黄芦草更添秋色。五、六句写诗人骑马驻马,在河边伫立凝思,边风疾吹,吹落了沙粒。末两句写黄芦叶叶皆抱根,低头三嗅黄芦泣。全诗描写了边地秋景和戍人的生活状态。 【答案】 (1)九月卢龙:九月是秋天,卢龙是地名。卢龙塞是长城关隘之一,在今河北喜峰口一带。 (2)霜信早:九月霜降已早。 (3)晚花高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渡滹河》,其译文为:朔风吹过边塞,草木凋零,清晨寒风凌厉。 霜冻逐渐积聚在河岸边,月亮渐渐落下村中。 河冰尚未合拢,两岸牛马喧闹。 乘船犹豫不定,歌声何所表达? 蛟龙蛇类在仓促间,日月昏暗天已暗。 惊涛拍岸,催促船夫节拍加快,慷慨激昂的声音传出。 时运不齐有通达也有困顿,下士小人又能说什么呢。 注释: - 朔风杀边草:北风吹过北方边境的草地,使草木凋零。朔风,北风。杀
【注释】 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 绿柳寄春色:借指汉宫女子。 横边思: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 累累北原冢:北原,泛指北方的土地;冢,坟墓。指汉代王昭君的坟墓。 长门宫:汉代陈皇后失宠后居住的地方,又名长门寺,位于今洛阳市西北。 艳色颇自重:艳丽的容貌很自爱。 图画能见欺:画像中的女子不能与本人相比。 近辞长门宫:远离了长门宫。 远嫁单于儿:嫁给了匈奴的单于。 闺闼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将军的诗歌,通过对将军的形象和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善战、忠诚于国家的品质。 红驼尼将军行 皇不助乱,德正厥归。爰命圣人,起东海垂。长箭大马,惊雷飞霓。 比诸属国,一之扶义而西。谓我是宁远冑牛。赎我祖如五羊皮,赐名曰:宜汗纳。实用志喜侍从左右,尝得参预密谋。 杏山峨峨,有雨祁祁。尝此克日,两兵交绥。属有军事,有所指撝。我祖白马,被红驼尼。敌矢指击,戒骋勿羁。桓桓我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述了上淳郡王的生平事迹和品德风貌,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贵族的敬仰之情。下面是诗句及译文: 上淳郡王(奕叶承天冑,分茅表圣孙。三辰依帝座,一柱在龙门。爱育深宫切,谐明近属尊。丝纶昭宠锡,带砺重屏藩。谦谢金枝贵,纯涵玉貌温。尚文崇藻缋,服礼见渊源。奏雅朱弦直,挥毫翠凤鶱。古情尝独往,深度复谁论。寂听蒐忠益,虚襟猎外援。忽传名士扎,报可小人言。伏处真无赖
有汉推猿臂,前朝重虎臣。 茧丝宁作障,执秩足其民。 半壁凭榰柱,群陬失抚循。 蛮氛裁左戢,羌事复西论。 雷火先声疾,乾坤血战频。 竞传边立靖,敢信策称神。 维嬖疑诛赏,论功屡屈伸。 直将成贝锦,谁肯恤劳薪。 献纳更三相,权衡赖一人。 廉颇容善饭,新息偶全身。 异代山河改,王家典籍新。 语方崇起剪,名竟躐甘陈。 小子诚无赖,穷年不自振。 匣中遗故剑,每夜泣风尘。 注释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强干敦磐石,和钧藉重臣。 - 强干:努力增强自身能力。 - 敦磐石:比喻坚固如磐石。 - 和钧:和谐平衡。 - 藉重臣:倚靠重臣。 2. 辟疆才实茂,长乐属原亲。 - 辟疆:扩大疆土。 - 长乐:快乐、安乐。 - 属原亲:亲近、亲近。 3. 舟楫符康济,衣冠绝等伦。 - 舟楫:船只、船。 - 符康济:象征安全和顺利。 - 衣冠
【注释】 登泰山作:登上泰山所作。日月分两丸,天地非完璞:太阳和月亮分成两半,天地不是完整无缺的原初形态。日月分两丸,指日出、月出,昼夜更替。天地非完璞,指天地间万物都是破碎不全的。浑沌独未凿:宇宙混沌,只有天地未开凿。浑沌,古代哲学上指原始状态。 云翻雾卷不可解,滚滚腾腾白如海:云雾翻腾翻滚,无法理解其中的秘密,滚滚奔腾如同大海一般浩荡。 层岩断壑沈欲尽,长松老栝皆安在:层峦叠嶂的山崖
在分析这首诗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其背景和诗人李锴的生平。 李锴(1686-1755)字铁君,号鷹青,辽东铁岭(今属辽宁)人。他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著名诗人,尤以古奥峭削、自辟门径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云冈寺》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1. 黄金易销木易朽:这一句描绘了世间万物的无常和脆弱。黄金虽珍贵,但终究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光泽;树木虽然坚硬,但也难逃腐烂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