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荦
永遇乐·柳絮 望去非花,飘来疑雪,轻狂如许。未作浮萍,已离深树。 此际谁为主。隋堤三月,几回翘首,一片漫天飞舞。 最堪怜、无根无蒂,总被东风弄汝。 踏歌魏女,离情多少,问道春光何处。乍扑空帘,旋黏芳径,好倩莺衔取。 还思往日,鹅黄初染,变态顿分今古。枉垂著、长条踠地,绾伊不住。 注释: 1.望去非花:形容柳絮飘荡的样子。2.飘来疑雪:形容柳絮飘荡的样子。3.轻狂如许:形容柳絮飘荡的样子。4
【译文】 黄山松和石,天下无双,人们常常画出来。 但千岩万树的景色却看不到,刻意描绘却显得非常小气。 茸城将军胸襟宽广独一无二,千里之遥来取其险峻。 山石像一拳却高耸入云,松树只有尺许却盘曲两株。 用巨大的器皿盛装在钟阁中,比七尺长的红珊瑚还要珍贵。 今年你移镇到闽海,临走时赠我此画。 鸭觜船载着进官舍里,宾客们惊讶儿童们欢呼。 吟诗作画得此好作品不一般,大笑我这个官儿也太差!
【注释】 甚:很,表程度。江东:指今苏州一带的长江以南地区;绿波:绿色的江水。无际:无边无际。泖湖:今吴淞江上游的太湖支流。风物:自然风光。露葵:一种植物。生处:生长地。春洲远:春天的洲子遥远。翠叶紫茎:形容莼菜的绿色叶子和紫色茎杆。摘起:采摘起来。说:认为,以为。参差荇菜:错杂的荇菜。浑难比:怎么能比得上。烟村小市:烟雾缭绕的小村庄和集市。算只有:估计只有。吴鲜:吴地新鲜的鱼。钗股:鱼鳍
柳烟如织绵初落,好春尚留南郭。野色分桥,轻阴涨圃,仿佛江乡池阁。碧桃吐萼。更红药芽新,紫藤苞弱。斜日溪亭,半篙绿水燕低掠。 【注释】: 1. 柳烟如织: 形容柳树枝条像织成一般,细密而柔软。 2. 南郭: 指城南。 3. 野色分桥: 指田野的颜色在桥上分外明显。 4. 轻阴涨圃: 指天气阴沉,土地湿润。 5. 碧桃: 一种颜色发青的桃花,花期早于桃花。 6. 眉弯: 指眉毛弯曲如月牙。 7.
注释: 虞美人·酒边,用吴凝父春色韵 :词牌名,又名《一斛珠》、《玉连环》等。此词为词牌名。 横波剪得吴江影 :意思是将眉毛修成弯曲的样子,好像吴地的水波一样。 发覆蝤蛴领 :蝤蛴,即蜗牛的一种,此处指代美女的发髻,以形容其高耸。 文茵走上脸微红 :文茵,一种席子,这里指女子的面颊。 恰听雏莺羞涩哢东风 :恰好听见雏莺在春风中婉转啼叫的声音。 轻盈拟倩游丝惹 :轻盈地想用游丝来吸引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在作答时要注意结合注解和参考答案进行理解。 本诗是一首纪游诗,作者游览虞山时,从城边到山上,从山脚到峰顶,一路写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将沿途所见所感,一一描绘出来。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雷摧峰顶塔”,“犬吠涧边庵”,等等。
【注释】 岛屿蟠沙:指香山。烟波抱月:指香山周围环绕着烟雾和波浪。潜虬吐沫:指隐于香山的龙涎香。敛自绡宫,滴同薇露:指龙涎香从香山中凝结出来后,其质地细腻如绢丝般透明,其气味如同薇露一样清雅。博山小试,似快剪、云英一缕:博山,即“博山炉”,古代一种用来熏香的铜制器具。快剪,形容香气像剪刀一样锐利。云英,指云彩中的一缕轻烟。袅袅萦帘拂座:缭绕在香炉周围的香气像轻烟一样飘动,拂过座席。怅望海天何处
【解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西园渐届清商节”,点明季节和地点,“疏林一声凄切”是听觉感受,写出了秋声的凄凉。“叶底潜流,枝头乍送,常向空庭纷聒”三句,以“齐姬”喻蝉,写出蝉的叫声。“齐姬”即“其人”,这里指代作者自己。“正无限伤心,晓风残月”两句,写秋风残月中,蝉鸣声声,触动作者心中无限伤悲之感。“寥落高天,满身凉露响还歇”,是说秋夜的蝉声,虽然响亮,但很快便停止了。上片写秋声之凄切
【注释】 1. 桂枝香:又名“桂枝春”,是宋时流行的一种词调名。此调为小令,前后段各有四平韵、两仄韵的八句,双调一百零六字。 2. 江湖:指江河湖海。 3. 水落空洲:指江流退尽,露出沙洲。 4. 枫下高岸:指山石上的高处,有枫树在下面。 5. 设簖:设置捕鱼的竹篱。 6. 灯光零乱:灯光映照在水中,形成斑驳陆离的光影。 7. 轮囷:形容竹叶等弯曲的样子。 8. 掩青筐、霎时皆满
【注释】: ①三十六陂:即西湖的三处主要景点。淼淼:水波浩渺的样子。冰姿:指荷花在寒冷中盛开的姿态。恁:如此,这样。玉井:即玉泉池,在西湖西部,相传晋王恺以白玉瓮盛泉水献武帝,帝取之不盈一握,遂名玉井。素手:洁白如玉的手。闹红:繁花盛开的景象。苹花:水边植物。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句:“苹花香径绝,鸥梦杳难寻。” ②鹤洲:即白堤,位于杭州西湖孤山与苏堤之间,长一里多,是观赏西湖全景最佳地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