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要求考生逐句翻译诗句并赏析。解答此类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理解诗意、把握诗情(思想感情)、赏析语言和构思(手法)。此题中第一问要求学生逐句翻译诗句,第二问是对关键词语的赏析,第三四问是分析整首诗词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特点。 首先翻译诗句,注意重点字词“弄”、“寒乍暖”
这首诗以七夕为主题,通过描绘七夕之夜的美景和人物形象,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期待。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巧如可乞。 - "巧":指七夕的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相会。 - "可乞":意为可以乞求或希望。 2. 更有何人拙。 - "拙":笨拙,指不擅长或没有能力。 - 这句话可能是在说,除了牛郎和织女外,还有谁能够找到这种奇妙的相遇呢? 3. 垂地银河自清澈。 - "垂地":形容银河悬挂在地面上
注释: 1. 踏莎行:词牌名,此为一首七言诗。 2. 随步尘轻,欺寒袖薄:随风飘动,轻盈如尘;袖薄如纸,寒冷时显得更薄。 3. 昨宵中酒情怀恶:昨晚饮酒过量,心情非常糟糕。 4. 春痕才上柳梢头,东君巳破山桃萼:春天的踪迹刚刚出现在柳树的枝梢上,春天的使者已经破坏了山桃的花朵。 5. 锦字宫香,风檐燕约:锦书(书信)上的香气,燕子在风檐下约定。 6. 干卿何事花开落
注释: 昨夜扶头今日又。 春山不改人如旧。 竹影横斜梅影瘦。 将进酒。 追欢肯落他人后。 见说文园携病久。 鹧鸪山北山南有。 妙舞宁论长短袖。 心性皱。 空阶伫立双垂手。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的作品。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词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充满了生活气息
【注释】: 1. 离合何常:离别与团聚是常有的事。 2. 记秋郊并骑,夜雨连床:秋天在郊野上骑马,夜里同共枕席。 3. 枯潭怀古柘,红树识严霜:枯潭边怀念着古柘树,红树间辨识着严霜。 4. 时易得,意难忘:时间总是容易得到,而思念却难以忘却。 5. 便小别何妨:即使小别又有何妨。 6. 幸未惭乾坤俯仰,诗酒徜徉:幸运没有被天地所惭愧,依然可以自由地吟诗、喝酒。 7. 衰容未许端相:我衰老的面容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柳永创作的一首咏物词,通过描写颐和园中的垂柳、锦额重帘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高阳台 结伴寻春,重至颐和园,追思前度,恰二十又六年矣,风景不殊,鸟声非旧,漫书怀感(《乐章集》) 注释:我与朋友一同寻找春天,再次来到颐和园,追忆过去的岁月,已经有二十年了。虽然风景没有变化,但是鸟儿的叫声已经不是原来的了,于是我写下这首词来表达我的感慨。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破萼棠梨缀旧枝 - 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棠梨(即海棠)的花朵已经开放,但它们的花苞还挂在枝头。这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2. 伤情曾订来年期 - 表达了对过去情感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来年期”可能意味着对重逢或新开始的渴望。 3. 化泥魂返是耶非 - 这里使用了“化泥魂”的比喻,可能是在说某种事物或情感从无到有,或者从虚幻变为现实的过程。询问这种变化是否真实存在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把握和分析。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诗句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最后结合注释及作者感情进行分析概括。 “一水盈盈”,以水映照出月亮的皎洁;“双星隐隐”,指牛郎、织女二星相隔银河遥遥相望。“沉沉谯鼓城头”,夜已深了,城头的鼓声也渐渐停歇下来。“有素秋千顷”,“素”指白色,“千顷”即一片广阔的白地,这里指江面。“斜月如钩”,“如钩”比喻月牙儿像弯弯的新月
【赏析】 《柳梢青·雨洗清秋》,词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水画卷。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意境优美、清新、淡雅,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雨洗清秋,远山浮翠,天淡云闲。”起首三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画卷。雨后的清新之气洗净了深秋的萧瑟,使远处的山峦变得绿意盎然,天空中的云朵也显得悠闲自在。 “柳岸无人。绿阴到地,蝉韵新翻。”接下来
注释: 1. 满庭芳一阕,略识作画者构思之甘苦,非以画言画也。——这是一首满庭芳词,略懂一些画家的苦心,但不是为了用画来描绘画面 2. 乃再用之乎者也四字为韵,作减兰一首以足之——于是,又用“呢”、“呵”这两个词作为押韵,创作了一首减兰曲来补充这首词 3. 是何言也。——这是什么意思呢? 4. 色相宁论真与假。——颜色的形状难道只论真假吗? 5. 欲往从之,惭隗飘零不自持——想要前往追随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