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卿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在全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楚人”指楚国的人。“习操舟”,学习驾船。“惟舟师之是听”,只听从船工的指挥。诗人借楚人学舟的故事,来告诫世人:不能因小成功而得意忘形,更不可自以为是,轻言放弃。 【答案】 译文:楚人学操舟,起初听信船工的话,结果顺利地在河上航行。后来他自告奋勇,不听船工的劝告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应谐录 · 多忧 沈屯子偕友入市,听打谈者,说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踊叹不已。友拉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以此邑邑成疾,家人劝之相羊埛外,以纾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其戕者。”归益忧病。家人不得计,请巫。巫曰:“稽冥籍,若来世当轮回为女人,所适夫姓麻哈,回彝族也,貌陋甚。”其人益忧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 “汝”指的是你,“田舍翁”是指乡下的贫穷人家,“家资殷盛”指你家财富非常丰厚,“累世”指代了家族好几代人,“不识之乎”是说你家族几代人都没懂得这个“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穀也,请谢去。”其父喜而从之
翻译: 上元姚三老是个有钱人,曾买下别墅,其中有个水池和亭子,假山都是太湖的怪石。有一天,一个狂客王大痴来游玩,在池边喝酒,喝得正高兴时,大痴问:“您花了这么多钱?”姚三老说:“花了一千两黄金。”大痴问:“二十年前,我在这里饮酒,主人告诉我要花费万两黄金,您怎么那么容易就得到呢?”姚三老说:“我已经谋划了很长时间了,孙子无能为力,只能便宜出售。”王大痴说:“您应当效仿刻石平泉的故事
诗句解析 第一句 两人相诟于衢。 注释:在大道上争吵。 第二句 甲曰:“你欺心。” 注释:甲指责乙不诚实或欺骗。 第三句 乙曰:“你欺心。” 注释:乙以同样的方式回应甲的指责,即也认为甲有欺骗的行为。 第四句 甲曰:“你没天理。” 注释:甲使用“没天理”来批评乙缺乏道德或正义感。 第五句 乙曰:“你没天理。” 注释:乙用同样的话语回应甲,表明自己也认为甲无理。 第六句
燕人育二女,皆謇极。一日,媒氏来约婚。父戒二女曰:“慎钳口勿语,语则人汝弃矣。”二女唯唯。既媒氏至,坐中忽火爇姊裳,其妹期期曰:“姊而裳火矣。”姊目摄妹,亦期期言曰:“父属汝勿言,胡又言耶?”二女之吃卒未掩,媒氏谢去。 注释: - 燕人:指生活在燕地的人。 - 育二女:抚养两个女儿。 - 皆謇极:都非常聪明伶俐。 - 媒氏:媒人。 - 诫二女:告诫两个女儿。 - 慎钳口勿语:谨慎地闭嘴不要说话
粤令性悦谀,每布一政,群下交口赞誉,令乃欢。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曰:“凡居民上者,类喜人谀,惟阿主不然,视人誉篾如耳。”其令耳之,亟召吏前,抚膺高蹈,嘉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吏哉!”自是昵之有加。 注释:粤令:指岭南地区的长官。悦谀:喜欢别人奉承。每:常常。群下:下级官员。交口:一致地。乃:于是。耳之:听从。亟:屡次。吏:官吏。抚膺高蹈:抚摸着胸脯高高地跳跃。嘻:表示赞叹。余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此诗以“应谐录 · 争雁”为题,通过两兄弟对如何处理大雁的不同意见展开讨论,最终因错过射雁的时机而导致大雁飞走的故事,隐喻了世间不同观点和立场之间的激烈争执及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的情况。 故事中描述的两个兄弟在处理大雁的问题上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注释】 应:应当。谐:同,一致。录:书籍。 盲子道:路遇一个瞎了双眼的人。 涸溪:干涸的溪流。 桥上失坠:在桥上失足跌下去。 两手攀楯:两只手抓住栏杆。 兢兢(jīng jīng)握固:非常小心地握住。 第:只。 放手:松开手。 即实地也:就是实际的地方。 过者:路过的人。 告曰:告诉某人说。 毋怖(bù pò):不要惊恐。 第:只。 放下(fàng xià):放下。 即实地
【注释】 应谐录,一本作《应谐》,唐人杂著。 奄,通“掩”,遮盖;家畜,饲养;号,通“呼”,呼唤;自奇之,自己觉得它很奇特。 号于人曰,向别人说(虎猫)叫。 云,指云层。 风,指风势。 斯,这;足,足以;屏,屏风,这里指墙壁。 墙,墙垣,这里指鼠洞。 圮,倒塌。 失其本真,失去它的本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东里丈人在给猫起名字时,用尽了各种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猫比作龙、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