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姚三老赀甲闾右,尝买别墅,其中有池亭,假山皆太湖怪石。一日狂客王大痴来游,酌池上,酒酣,大痴曰:“翁费直几何?”曰:“费千金。”大痴曰:“二十年前,老夫曾觞咏于此,主人告我费且万金,翁何得之易邪?”三老曰:“我谋之久矣,其孙子无可奈何,只得贱售。”大痴曰:“翁当效刻石平泉,垂戒子孙,异时无可奈何,不宜贱售。”
翻译:
上元姚三老是个有钱人,曾买下别墅,其中有个水池和亭子,假山都是太湖的怪石。有一天,一个狂客王大痴来游玩,在池边喝酒,喝得正高兴时,大痴问:“您花了这么多钱?”姚三老说:“花了一千两黄金。”大痴问:“二十年前,我在这里饮酒,主人告诉我要花费万两黄金,您怎么那么容易就得到呢?”姚三老说:“我已经谋划了很长时间了,孙子无能为力,只能便宜出售。”王大痴说:“您应当效仿刻石平泉的故事,为子孙留下警示,如果未来遇到无可奈何的事,也不要轻易出售。”
赏析:
这首诗是姚三老为了卖掉他的别墅而与王大痴的对话。诗中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示了姚三老的性格和行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姚三老是一个有钱有势的人,他买下别墅后,将其中的水池和亭子进行了改造,增添了太湖的怪石。然而,当他想要出售这个别墅时,却遇到了困难。原来,他的孙子对此无能为力,只能让他低价出售。王大痴则认为,姚三老应该效仿刻石平泉的故事,为子孙留下警示,避免未来遇到无可奈何的事时轻易出售别墅。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一些历史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此外,诗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如“池、亭”、“假山”等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中的主题。
《应谐录 · 贱售》是一首简洁明了的诗歌,通过对姚三老与王大痴的对话,展现出了人物性格和时代背景。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韵味,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