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锡
【注释】 三月:农历三月,春天。 杨花:柳絮。 联镳:并驾。 白云扉:指寺庙的山门。 清籁:指钟磬的声音。 树杪(miǎo):树枝的顶端。 翠微:青翠的山色。 野景:自然景色。 萋萋(qīqī):草木茂盛的样子。 重:又。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天竺寺的诗,是作者在春日游览天竺时所作。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中间用一“野景”二字过渡,使景物与情感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
和温仲舒寄赠 桐江秋水锦鳞肥,闲钓烟波是见机。野步共游芳草径,吟情对启白云扉。醉来拾笔题红叶,睡觉凭栏望翠微。官满替人如未到,蒹葭玉树且相依。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诗句逐句翻译 - 桐江秋水锦鳞肥:在秋天的桐江边,锦鲤肥美,悠闲地游荡在水中。 - 闲钓烟波是见机: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悠闲地垂钓,等待时机。 - 野步共游芳草径:一同在芬芳的草地小路上漫步。 - 吟情对启白云扉
以下是对《和温仲舒感怀》的逐句释义及其英文翻译: 原文 郡斋松盖翠斜欹,客到鸣琴泛酒巵。江上正当摇落景,天涯空惜太平时。寻残幽谷春难到,兰茂深林众岂知。上国三千王百里,杨梅熟日是归期。 注解与译文 1. “郡斋松盖翠斜欹”:郡斋内松树茂盛,枝叶翠绿而斜倚,营造出一个宁静而雅致的氛围。 2. “客到鸣琴泛酒巵”:当客人来访时,主人会弹奏古琴,并用酒杯款待客人,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3.
茱萸堰下泊行舟,初落帆樯暮雨收。 注释:在茱萸堰边停下船来停泊,最初是傍晚时分,随着帆和船桅的落下,雨也停了。 赏析:诗一开始便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黄昏江景图,诗人在茱萸堰下停船,开始欣赏着落日余晖下的江面景色。"初落帆樯暮雨收"描绘了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雨渐渐停了的景象。"茱萸堰"是这首诗的题目,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境内,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赋诗一首而得名。 寒水漾烟轻似縠,微云笼月澹如秋。 注释
【注释】 倚楼:站在楼上。西楼:即西阁。吟倚:在西楼上吟咏徘徊。若为情:为什么如此忧愁?情似浮云:感情如飘忽的浮云。处处生:到处都生起。 翠叠乱山千里阔,红翻晴叶一川明。 翠叠:形容远山层峦叠嶂。乱山:指群山。千里:这里形容山势连绵不断,广阔无垠。 红翻:形容枫林或树叶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晴叶:指晴天的树叶。一川:一条河川。 散分野色渔村小,斜衬秋光雁阵横。 散分:分散、铺陈。野色
【注释】 郡中:在郡中。遣意:托词,借口。寄友人:寄诗于人。十二州:指唐代的十二个都督府,今四川一带。花落:指春天。流水寺:即流溪寺,位于四川省雅安县西。月明:月亮明亮。看潮楼:在浙江温州市南门外江心屿上。松阴:松树的阴影。矶:水边岩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蜀地寄给朋友的一首七绝。全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及对故土的眷念。 首句“郡中遣意寄友人”点明写作背景。诗人以写景起笔
注释: 蒹葭深处古严州,吟向潺湲为送秋。 云映疏钟红叶寺,浪摇孤角翠微楼。 土茅路远催先贡,霜稻天晴趁早收。 零落黄花正西笑,应怜印绶尚淹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篇,通过描绘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蒹葭深处古严州,吟向潺湲为送秋。”描绘了严州的深秋景象,蒹葭丛生的地方显得格外寂静。诗人在这里吟诵着古诗,仿佛在为秋天的到来而送别。 第二句“云映疏钟红叶寺,浪摇孤角翠微楼
桐江咏 桐溪湛湛见游鳞,摇落枫林绕水滨。 秋色数行沙上雁,残阳一簇渡头人。 蓝鲜斤生过深涧,雪吼寒潮人富春。 俱是谢公吟咏地,伊余何以继芳尘。 注释: 桐江:指浙江桐庐一带的江流。桐溪:即桐江。 湛湛:水流清澈的样子。 游鳞:水中游动的鱼。 枫林:红叶的树林。 秋色:秋天的颜色。 沙上:沙滩上。 残阳:傍晚时分的太阳。 蓝鲜:蓝色的鲜艳。斤青:一种青色染料,这里比喻深蓝色的水。 涧:山间的沟壑。
偶题因怀张王二谏议 理郡三年政未闻,孤城僻在浙江濆。 金门路远书难寄,水国吟馀日又曛。 半夜啼猿千里客,数峰残雪一溪云。 诗中赢得为官况,不让樊川杜使君。 注释: 【理郡】治理郡县 【三年】三年时间 【政未闻】政治上没有听到什么动静 【江濆】即浙江口,这里指杭州的西边,是钱塘江入海之处。 【金门】宫名,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因门有金锁而得名,后借指宫廷或皇宫。 【水国】泛指南方地区。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丹阙年来奏贺频,金舆侍从望东巡。 - 诗句解释: - “丹阙”指的是皇帝居所的朱红色的宫殿,“奏贺频”表示频繁地向皇帝上奏祝贺的消息。 - “金舆”指的是皇帝乘坐的车辆,这里用来象征皇帝的威严和尊贵。 - “侍从”是指随从或侍卫人员。 - “望东巡”表示期待皇帝东巡,可能是希望皇帝能够巡视边境,关心民生。 2. 越王江上重回首,严子台边再送春。 - 诗句解释: -